世界和平

京都大學東京系統設計系博士生 何宜欣

  現今社會不斷強調所謂的國際觀與世界觀,但這兩個名詞不僅在字面上有差別,整體涵義也完全不同。國際觀一辭所強調的的是國與國之間,而世界觀說明的是廣泛的區域。

  人所認知存在的世界,不僅止於地球,但人們切實生存的地方,目前卻只有地球。生物本能的其中一項,即為保護自己生活的地區,在安全感得以滿足的前提之下,劃分屬於自己的地盤。而多數人集合在一起形成的集團,集團組合而成的國家,可以說,就是動物本能的實現。雖然人在智力方面的發展之下,似乎和普通的動物有了區別,但有些行為,追根究柢,就是一種生物本能的表現。

  國家已成為不可抹滅的存在,其存在說明了國際觀的可能,相對的、也說明了要讓普遍國家人民了解真正的世界觀必存有一定難度。在認同自己的國家之後,對其他國家的認知必定存有一定的主觀。帶有潛意識主觀的議題從來都不可能被認為是完全客觀的,況且是國際觀為中心討論的課題。

  以另一個角度來說,不帶有任何界線的世界觀,換句話說,即是對不同生存空間或不同人群一視同仁,不帶有主觀的認知在本質上存有一定的困難。世界觀可以說是一種理想,因生物本身即存有一定的差異,將萬物完全視為相同存在有其難度,且在主觀偏見的影響之下,人類社會要實現世界觀要比國際觀困難。

  人類一直不斷追求世界和平,而卻也同時在國與國之間存有相當多的歧見與衝突。就如同國際觀與世界觀,此相同又相異的意涵。如何由根本解決國家相互之間的摩擦,目前還沒有最正確的答案。但至少,將此國際觀與世界觀實行地最極致的各國的企業家,在發展自己的商業版圖同時,也給予了人類社會一個方向。即商品的交流所呈現的是人們所需物質的交流。換句話說,無論是在哪裡,人們的需求是相似的,人心的渴望是相同的,若是能跨越心中所存在的,對外來文化的排斥感,切實地相互了解,或許,在普遍大眾了解切實國際觀的同時,或許就能知道如何達成普遍世界觀。所謂的世界和平,或許終有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