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才」與「德」並重的孩子

台南市立國民中學職員 莊麗勤
   常常聽學校的老師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老師不再地位崇高,教書變成一件苦差事。學校的工作,讓我常常看到孩子不尊重老師的畫面,嗆老師、罵老師,在以前我念書的年代是很稀有的。知識的教授容易,但是面對學生或家長的無力感,常讓新生代的老師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我們的教育到底是出了甚麼問題?所謂「天、地、君、親、師」,在中國古代列舉應該特別受到尊崇的,老師就佔有一席之地,在成長的過程中,除了受父母的教養外,老師對於一個人賴以安身立命和處事的「才」「德」,有重要的造就培育之功。因此在古代從小老百姓到皇帝,對老師都是非常尊敬的。

  少子化的今日,父母的教育水準都提高,甚至很多都高於學校老師,但高教育水平,卻沒有教出有禮貌、好品德的孩子,這可能是因為父母在社會上都很優秀,期望孩子的外在條件也不能比自己弱,因此家長普遍重視知識與才藝的教育;也可能是少子化的影響,小孩在家都倍受寵愛。老師應有培育學生安身立命和處事的「才」「德」,可是現在的教育現況都是只有「才」,而少有「德」。小孩要學很多的課程與才藝,可是卻忽略了品德教育才是影響孩子一生,影響社會風氣很重要的一環。因此可以觀察到很多社會大案件,都是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所為。台灣的教育專家與家長,必須要重新思考教育的方向,現在社會空有高學歷,不知為人處世道理的人很多,只有IQ沒有EQ的人,不但會遭受很多人生的挫折,對社會也是負擔與傷害。

  台灣的教育已經是中不中、西不西,到底是哪邊學來的?「教改」卻越改越糟,學生不能打,也不能罵,帶刀帶槍來學校,老師壓力好大。首先,我認為在孩子還沒有成熟的階段,不當行為用合理適當的體罰,對某些小孩是有其必要性,因為有些小孩就只有透過這種方式才會知錯,才會印象深刻。另外,從小在校園的基本禮貌要嚴格要求,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從小培養才會事半功倍,尊師重道要從基本的行為中培養灌輸。第三、孩子的小小良善行為,師長要大大的鼓勵,如誠實、友愛、服務、寬容、負責、、、等行為,讓孩子知道這些在生命中是重要的、是被重視的。第四、家長與老師要多溝通配合,找出真正對孩子好的引導方式,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性,教育不能僵化,也不可一體適用。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培養有禮、有愛、有處世能力的人,才是社會國家之福,教改應以保留本國優良文化為根本,再學習加入別人的優點,而不是一味的抄襲,期望台灣的教育能有所檢討改進,讓家長、老師與學生三方都安心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