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教與國教的利弊,教育的改革何去何從

元培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學生 陳郁儒

前言

  全球動向帶動經濟血脈的起伏,但唯一不變的事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中國人自古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根深蒂固,每位著急的父母親都希望自己的親身子女是顆最閃亮的星。但現今國教與補教激烈的競爭下,讓孩子飽受折磨。孩子從小就被迫接收無數的才藝課程、升學的壓力接踵而來,自小被灌輸不讀書就無法有成就的觀念,無形之中讓孩童在童年中無法找到自我真實的興趣,然而這樣填鴨式的教育方是真的是正確的道路嗎?亦或是讓孩童在無壓力的環境下成長才能達到啟發孩子真實的潛能?這都是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的。

國教大變革光說不練

  近年來,台灣的國教變革真是讓家長與孩子苦不堪言,從當時的九年國教到現今全國教師與家長們不斷想推的十二年國教,這種微妙變化讓孩子在無意間成為最大的犧牲者。

  政府為了減輕孩童的升學負擔,但國民基本教育改了十年,也沒改出什麼好名堂,政策不斷推陳出新,連討論將近廿年的十二年國教,政府宣示從2009年起開始實施,可惜眾說紛紜完全不見政府的實質變革,而政府應做的是以導引的方式讓人民觀念的變遷。這樣的國教十餘年來,台灣孩童從小脫離不了一天一小考、兩天一大考的夢魘,究其根源固然是家長們的迷思,過度迷信考試制度下誕生的是心中期望的孩子。

填鴨式的考試制度釀成大禍

  而考試制度更從「聯考」改成「基測」,將記憶性考題減少,提高「理解性」考題的比例,這樣的變化不免是寄望能引導學生的學習模式能逐漸脫離「被多分」的模式,但基測十年下來,學生的表現證實這是個不切實際的期望。更導致學校仍用過往準備聯考的模式在鼓勵學生準備基測的方向,而補教業也就此大崛起。

  比起先前的教學方式,家長更方心補教業的教學作風,然而這樣的思維更導致家長常常以「為了孩子將來的著想」的藉口下,更是每天努力賣力的工作,只為了提供孩子穩固的經濟支援可以去補更多才藝讓孩子更好?但這樣做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家長們不是將過往自己的遺憾、未完成的夢想加諸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嗎?那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不會有人格上的扭曲嗎?試問有哪一位家長真正了解孩子的興趣、喜好、個性了?

國教制度大改革,補教業者大崛起

  補教業更看準國教的變革與家長的擔憂,補教業者的成家數在台灣根本是滿街跑,甚至有補教街的出現呢。更讓人心惶恐的補教業間的互相抹黑,那孩童在這烏黑的天空下學到的是什麼?學校的教學方式更讓人擔憂,因為少子化的關係導致各所學校的競爭不相上下,每所學校到招生時期更是花招百出,學校變成不是教育學生做人處事、正確態度、學習知識的場所,轉變成社團活動比正規課程更加重要。這樣學生畢業後學到的是什麼?

結語

  考試制度下的學習結果,並不會提升競爭力;補習制度下的填鴨教育,並不會內化到智慧;壓力狀態下的學習經驗,並不會領悟到知識就是力量。家長們除了要求孩童的學業成績之外, 難道沒有別的期待嗎? 看看現在多少高學歷者滿街跑,有多少沒有謀生能力,又有多少在面對社會上的挑戰、磨練時,顯得如此無助、不知所措,想不開就往外跳、不然就往家裡蹲。我們更要想想當幾年後,這群只會考試的機器人也將為人父母,那他們的下一代又會是什麼呢?要知道正確激發孩子的興趣,並鼓勵繼續深討下去,才能學而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