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飼養的態度及問題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 程一駿

 
正在挖沙的海龜

  經過多年後,澎湖縣大義宮所飼養的海龜再度變成了話題,只是這次問題變得更複雜了。中國人篤信佛道,認為捕捉到具有靈性的動物,需要野放或是放生在廟宇中,由天神來照顧。由於龜自古稱為〝玄武〞,是長壽與吉祥的表徵,因此,供在廟裡必能給附近的村民帶來好運,若能開放民眾參觀與祈福,則寺廟的香火必然鼎盛,附近村民發達的機會必然大增。由於,海龜是體型最大的烏龜,每個廟都愛養,因此有段時間,澎湖許多廟宇都有養海龜。但隨著澎湖海龜數量的減少及人為的因素,大多數的廟宇都不再飼養海龜,僅留下大義宮,據說因飼養海龜而讓村民發達,所以到目前仍然保留著海龜,以免傷了財運。

海龜的飼養的現況

  除了救傷單位 (如動物醫院 )外,人類會飼養海龜主要動機是為了錢,因為海龜的商業價值比魚要高很多,傳統上,海龜的肉可食用,皮可做皮包及皮靴,背、腹甲可做成標本、珠寶、裝飾物,或是中藥的藥材,脂肪可做成肥皂或是香水,龜蛋除可供食用外,拿來泡酒;據說有壯陽的功效。因此在保育法尚未公佈與實施前,歐美等地甚至有非常綿密的貿易網,詳細的記載成交量等資料。就算在亞洲地區,海龜因被視為具有靈性,所以宗教放生及膜拜的儀式非常盛行,信徒們所捐贈的香油錢也十分可觀。加上海龜是一種平常較少見到的動物,牠所帶來的觀光附加價值,長期而言也十分可觀。

  在高利潤的誘惑下,許多具有海水飼養設施的單位,都會設法養上幾頭海龜,希望至少能藉著海龜的名氣,賣掉更多的產品,或是招攬更多的遊客及信眾上門。在國外,最有名的是加勒比海的英屬開曼島 (Cayman Islands),他們不但養海龜殺來賣,更招攬遊客參觀他們的養殖設施。只是最近在強大的國際與論壓力下,他們也開始贊助海龜保育的研究工作。一些第三世界的國家如印尼、錫蘭等國則會將海龜飼養起來,讓遊客能〝抱抱〞合照,錫蘭甚至會養海龜供遊客們直接在海邊〝放生〞,中國大陸也有類似的行為。水族館則會因它的保育身價而飼養,不少是用來當招攬遊客的招牌,然而一些有規模的水族館,也會兼顧牠的教育功能。不論是何種目的,因為海龜長到二、三十公分的體長後,因很好養,也不易死亡,長的又快,所以只要財務不吃緊,多數飼養單位都不會放棄這個機會。有趣的是,第三國家特別喜歡養海龜,而且會大量的養殖,只是不當的養殖方式,往往會導致營養不良、傳染病爆發等嚴重的問題。


綠蠵龜

海龜養殖的條件與問題

  海龜,固然很吸引人,但牠也是一種大型的動物,要飼養就必須考慮到牠所需的活動空間、生活條件及食物等問題。就和動物園飼養的大型陸地動物一樣,不同種類及大小的海龜都應分開來照顧。海龜需因其體型的大小而調整飼養的水缸,否則就會發生生活空間過於狹宰而產生的緊迫問題,因此,一般水族館在小缸中飼養的海龜都是體型小的海龜,而大的、成熟的海龜則多養在所謂的〝大洋池〞中。在食物方面,不同種類的海龜其所需的食物會完全不同,像是綠蠵龜以海草及海藻為主食,雖然牠在野外也會捕捉其他的小動物來吃,但無法取代其素食的習性。赤蠵龜則會追逐貝類的食物,欖蠵龜喜歡吃蝦子,玳瑁以海綿為主食,革龜則專吃水母。此外,雖說海龜是較溫馴的野生動物,但依其攝食的方式不同,其對同類或是不同種類動物的反應會有所不同。譬如,有的海龜像是綠蠵龜比較不具攻擊性,而其他海龜像是玳瑁及欖蠵龜等,則會攻擊其它的海龜,在夏威夷的水族館中,甚至發生過玳瑁以為下水缸餵魚的遊客其白皙的雙腿是食物,而游過去咬食的事件。此外,海龜因殼厚皮也厚,加上吃食物時,嘴巴無法緊閉而碎屑四處飄,所以對水質的要求不像一般魚類來的高,但為了考慮遊客的感受,水族館都會提供海龜較佳的水質。

  然而,和動物園不同之處在於,許多的海龜飼養單位因空間的限制,加上海水的取得、替換及淨化所費不貲,往往無法提供海龜所需的足夠空間。此外,不同種的海龜所吃的食物不同,有的,像是革龜需要水母,就不是市場隨處買的到,加上海龜的體型大,食量也很可觀,要單獨為幾頭海龜準備特別的飼料,對業者而言,是完全不合成本的作法。因此會像飼養其他魚類一樣,餵海龜吃魚,偶而加上一些蔬菜如高麗菜等,有時在經費限制下,還會減少投餵的次數。空間不足會導致海龜因爭舒適的環境及搶食物而”大打出手”,即使是單獨飼養的海龜,不足的空間也會因活動量減少而產生肥胖的問題(如台北海洋世界所飼養的綠蠵龜)。前者會導致表皮器官發炎潰爛,嚴重時會造成截肢性的傷害,打鬥所造成體內生化值的不正常,更會在環境變化過大時,如冬季的水溫的驟降而容易染病。而肥胖則會產生人類胖子類似的問題;血壓高、痛風、血蛋白質過高、心血管疾病等問題。而投餵不是牠在野外所吃的食物,雖會使海龜因保留原有肉食性的行為而吃所投餵的食物,但因體內的消化?會因有所差異,會造成飲食不均衡的問題,長久下來,海龜也會罹患腎臟及肝臟方面的慢性病。若是投餵的食物不足,飼養的海龜會在過度飢餓的情形下而相互咬食,往往會造成肢體殘缺的現象,若再加上水質的不良,就很容易使海龜因感染敗血病而死亡。其實這些現象,在人類也會發生,所以當我們飼養海龜時,不彷設身處地想象自己是一頭海龜,當人家這樣〝照顧〞你時,你會愉快嗎?

正確的飼養觀念

  海龜固然是保育類動物,但牠同時具有觀光及教育的價值,因此飼養海龜並非不可行。然而,我們必須了解到的一點是;牠是有生命的動物,因此我們需以尊重生命的角度來飼養牠,而不是從買賣商品的態度去飼養;只想到牠能為飼養單位帶來多少好處、如何將牠變成活招牌等,而不注重牠的生活環境及牠的福祉。我常遇到的困擾是,飼養的單位認為他們已盡了最大的能力去照顧海龜,但另一方面又拒絕在最基礎的問題上去做改善;他們聲稱尊重專家的意見,但卻拒絕野放過多或是不適合飼養的海龜。雖然許多這種海龜都是在保育法公佈前就飼養或是合法收容的,但當飼養環境不再適合這些動物時,我們是否也能從動物權的角度來維護牠們應有的權益?學者專家所提出的意見,是參考他人成功的經驗所提出的建議與解法,也是從動物生存利益的觀點做出發的,其實是輔助業者走上正確的飼養道路,及避免他人的負面評語。

  龜既然是飼養單位的活招牌,也是他們的重要財源,為何不能好好的善待牠們?為何不能讓牠居住在合適的環境中?對所有的遊客而言,悠游在水中的健康海龜及寬敞明亮的水族設備,會有正面的教育效果,及更多的商機。而經常受傷的海龜和擁擠不堪又昏暗的飼養環境,只會帶來許多負面的評價,因為遊客花錢是要看美好的事務,以及具有紀念價值的照片 。

〈原載於台灣動物之聲季刊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