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

眉山居民宿主人 林國軒

  我與小孫女環島旅遊,回到台北翌晨,內人要我把她載到二二八和平公園,那裡有一台捐血車,她是要去捐血。停下車,看到一張標語,寫著:「愛心,從捐血開始」,我一輩子只捐了十一次血,現在因為年齡超過,已經無法捐血了;至於內人,則已經捐了上百次,家裡的老么,大概也有四、五十次的紀錄,看來,我們是一個有「愛心」的家庭。

  有云:「愛心無國界」,當然也是不分人種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512四川大地震,又一次的顯現了臺灣人的愛心,幾天之內,臺灣就有好幾百億元的善款出現,也許超過當年臺灣921大地震時,全民的捐款數額,如果細究這一次捐款的內容,我們可以發現,絕大部分是在大陸投資,而有商業行為的台商大企業所捐助的,而且一捐就是好幾億,讓我興起,為什麼沒有雜誌記者,加以蒐集,將這一些捐款的企業,比較兩次大地震時,捐款的數額,也許會得到很有趣的答案,那就是台商企業的捐款行為,還可能有摻雜著,企業的政治考量因素在其中呢!

  就在512四川大地震之前,緬甸在5月2日,也發生了世紀特強氣旋風暴,死傷的人數,比四川大地震還要嚴重,據事後報導,有超過90,000人死亡,56,000人失蹤,整個伊落瓦底江三角洲,超過七成的建築物倒塌,情況非常嚴重。

  緬甸,是一個經濟狀況很差的國家,所以,更需要別人伸出援手,但是,我們只看到政府,象徵性的捐了二十萬美元,而沒有看到,有臺灣任何一家大企業,獻出他們的愛心,所以,「愛心無國界」這一句話,是有選擇性的,對自己沒有關連的國家或地區,可能便不會產生愛心。

  以這一次四川大地震的情形來看,救人第一,但是,因為政府的救災行動,落後又緩慢,所以,第一時間最需要幫忙的,應該是有專業訓練的,外國救難人員的協助,但是中國政府初期時,率然拒絕,等到接受救難人員進入時,黃金時間已過,救難效果已經不太大了。

  其實,以目前中國的經濟能力來看,已經名列在全球的頂峰,光外匯存底,就將近有二兆美元,已經是全球外匯的一半了,相當臺灣二千多萬美元的八、九倍,實力可知。但是他們的歲出呢!據報載,其中軍備支出,已是全球的第三位,只要稍微減縮一點點,災區復舊,就已經綽綽有餘了。愛心,應該是雪中送炭,才會令人覺得情操的可貴,可是,人們還是喜歡錦上添花。

  一般來說,捐出善款,只是代表捐贈者的愛心,應該不是像我們到廟裡拜拜一樣,放了一些水果,還要神明做出,相對的保佑平安的回應。不過,站在一位捐贈者的立場,當然也會期盼,捐款能夠真正到達災區,幫助災民重建,不要讓捐款落入官僚口袋。

  這一次,緬甸的風災,法國的救災方式,據他們外交部長向媒體表示,法國不會把救援物資,直接交給緬甸政府,而是要獨力把物資送到災民手中,法國應該是怕救援物資,被官僚貪污掉;我們不禁的也懷疑,川震的臺灣捐款,是不是也能順利的,貢獻在災民手中。

  記得921大地震時,我的家庭,大概也捐了將近十萬元,有一天,在與審計部的一位高級官員閒聊時,我笑問他,國人的捐款,有否被官僚吞掉,他說,他們都有辦理審查,單據都是齊全的,但實際使用的情形,則不得而知。

  2008.06.09的自由時報,有一篇文章,題目是「四川『』垮臺灣社福」,忍不住的披閱了一下,而頗感嘆息,這是一位「甘霖基金會」執行長,所發出的微弱聲音。甘霖基金會,是從事台中市弱勢老人的送餐服務:他非常的感慨,這一個多月來,由於有關四川震災的募款活動,已經排擠到,臺灣社福機構的小額捐款,而且情況嚴重,可能造成一些社福機構,財務週轉上的困窘。

  一些大企業的愛心,可能不會到達這些微弱的場地。十幾年前,我到花蓮看望花蓮書法學會理事長好友芳正兄,我們竟夜促膝長談,呂兄一生,服務在特殊教育的領域,就非常的讓我佩服,當時,他很感慨的告訴我,花蓮的「門諾醫院」,常常因為捐款之不繼,所以財務相當困難,回到台北之後,在家中,免不得談起此事。

  從此以後,我發現我家老大,一年之中,會到花蓮二、三次,他沒有車,所以,和媳婦都是坐北迴鐵路前往,但也同時把他的機車,隨車送去,而被我責問,花蓮有什麼好玩,一年到頭跑花蓮。

  幾年之後,有一天,內人告訴我,她在整理老大的電腦桌時,發現一張「門諾醫院」的捐款謝函,才知道老大,一年到頭跑花蓮,原來不是專程去旅遊,而是去捐出愛心,並兼做旅遊的,一時心中感到無限的慚愧,兒子的愛心,竟然是這樣的深入,他代替了我的想望。

  六月,是休閒產業的淡季,所以在禮拜五,兒子特別安排他的全家,以及我與內人二人,做五天的環島旅遊,兒子的盛情,我只有配合。

  到了花蓮,已經晚上九點多鐘,我對兒子說,我們繞去「門諾醫院」看看,兒子說,太晚了,他們已經下班。於是翌日晚上,我在與芳正兄見面,並在他請我們全家吃「液香」扁食的時候,我把口袋用剩的一萬多元,交給芳正兄,請他代轉給「門諾醫院」,內人甚至回我一句「怎麼捐那麼少」?但是,金額雖然微小,捐出當時,心中卻有一份,無法形容的快樂感覺。

  捐了款,我也請芳正兄,將捐款人,寫上了我寶貝小孫女的名字,我希望,我的小孫女長大之後,也能保有家族「愛心」的美德,學習她奶奶,一輩子奉獻在社會服務的熱誠,當然,也是我的期盼。

  開車回台北的路上,我開始回想「老大」的過往,在他念高中的時候,曾在一個殘障攤位上,買了一疊,口足畫家畫的卡片,他還把姓名地址留上,以後,每年恆常會收到數次卡片,每次寄回500元,當購買費用,二十幾年來,從無間斷,他沒有雄厚的經濟能力,但是能夠微弱的持續付出,實在讓我感動。

  環島旅遊回到眉山居的翌日,我把捐款收據,貼在「爺爺與小孫女的故事冊」中,同時在那一天,寫下了這樣的故事:

生命無價,愛心也是無價的;
芝以後一定要切記,時常的保有一顆,對萬事萬物的愛,
便會有施捨的喜悅,芝其勉之。

附啟:

  2008年7月18日,輕颱「卡玫基」暴雨,造成中南部的重大災情,9.12辛樂克重創南投縣,我似乎沒有在報紙上,看到有任何一家企業捐出善款,原來,不關己的事,還是不會產生出愛心的。

附錄:

門諾醫院的故事

(我到現在,仍未到過門諾醫院,這一篇文章,是我觀看民視新聞台,2008.09.28晚上七點五十五分,臺灣演義「後山春暖」專輯的內容寫成)。

  在四十年代的臺灣,一些鄉下地區,尤其是後山地區(花東地區),生活條件,仍非常貧窮落後,可能跟現在的非洲差不多吧!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加拿大籍的門諾醫師和夫人孫理蓮女士,銜著濟世的熱誠,來到臺灣的花蓮,展開山地的醫療巡迴服務,當時花蓮地區的交通並不方便,尤其是山區更差;據馬素珊女士(加拿大籍)敘述,門諾醫師一行人,搭了二十一天的輪船到基隆後,再坐小飛機到花蓮。在那個時候,花蓮機場的機坪,全部都是草皮,下雨的時候,還要蓋塑膠布維護。

  當時的門諾醫療團隊,是靠著一顆愛心,和一台美國軍用卡車改裝的醫療車,馳騁在崇山峻嶺之間,義務為花東地區的原住民,作醫療服務。

  沒有愛心,是不可能作這樣的付出;影片回顧時,播出醫療車涉水過溪時,必須要有一個人,趴在引擎室上,拉著類似塑膠袋的東西,包著引擎,不讓水濺濕引擎而拋錨,場景實在溫馨之外,更是令人感到敬佩,他們甚至還要在高山裡面,徒步擔著醫療器材,有時,還要經過漫天飛沙的河床,才能夠到達原住民部落。

  據說,他們在原住民部落,作醫療服務時,曾經有一位瑞士籍的醫師,上廁所的時候,還因為木材踏板斷裂,而跌下糞坑裡面,弄得滿身是大便,像這樣的訊息,真是讓我更加的,覺得感念不已。

  所有事業的成長過程,都是篳路藍縷的,門諾醫療團隊當然也不例外,初履陌生的花蓮,要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便是不容易的;最初是租「鋁業公司」的破房子,後來房子被颱風吹倒了,才在縣政府的協助下,另外再租了一間廢棄的房屋,以遮風避雨。

  門諾醫院是在1955.01.01成立的,成立時,只有三十五張病床,目前已發展到八棟大樓,八十多位服務人員,由於門諾醫療團隊來臺灣,是帶著一顆愛心來的,並以救助弱勢族群為宗旨,所以醫治病人時,如果病人沒有錢繳納醫療費,院方不但不會拒絕,而且也不會加以追繳。

  早期,院方甚至還提供了簡便的房子,讓一些遠道而來的病人和家屬住宿,這種人道式的經營方式,與國內一些醫療機溝的企業化經營,可能有一點不同,這也許是門諾醫院經費拮据的原因。

  因為經營之初,醫院經費拮据,所以,有很多的外籍人士,便把薪水拿出來,挹注醫院的經營支出;甚至院方還實施了「一人一元」的看診制度,實施時間長達八年,也許,由於院方的「不太計較」,以及救助貧窮大眾的支出,而讓醫院一直以來,虧損的時間居多,目前,仍必須大部分靠美國和加拿大的捐助,才能度過經營的難關。

  門諾醫院創院六十年來,經費的壓力是一直存在的,在血源不足時,還曾由醫師或醫療人員,自動捐血提供,他們愛心的顯現,作為一位受惠的族群,怎能不感慨萬千。

   最後,不禁讓我想起,有一些住在台灣的人,嘴巴天天的講「愛臺灣」,我們希望是真的在愛臺灣,因為對照門諾醫療團隊,以行動真正的付出,才會讓人覺得情操的可貴,我想,門諾醫療團隊應該是愛心的最佳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