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環境責任

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系 大學生 袁慈馨

  未來十幾年到幾十年間,我們能做的事很多,雖然很渺小,但影響卻是累積的,就像如果說現在的環境是惡劣的,那也絕不是一天造成的。有鑒於此,我們身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對於環境的變遷無法置身事外,更該好好思考如何面對,替地球的未來、世界的未來、社會的未來以及個人的未來鋪路,而不只是坐壁上觀。

  工業革命以來,生活品質日漸改善、科技日新月異,但伴隨著工廠林立、污染排放,許多企業主為營利不顧環境,只對盈虧敏感,竟無視於環境的破壞。古話說:「人不自私,天誅地滅」,但若放眼未來,以永續發展為前提替未來著想,難道這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孔方兄,真的比後代子孫重要嗎?

  各國生存於同一個地球上、面臨同一個環境的變遷、關注著同一件事情,雖警惕並簽署各類如哥本哈根協定、京都議定書等環保議題條約,但當面臨經濟或政治因素時,往往又將之拋在腦後了。就拿三峽大壩來說,這個中國最自豪的建築奇蹟,其實面臨許多問題。中國的科學家指出,大壩阻擋了淤泥流向下游,包括上海地區在內的長江入海口都在收縮,海洋的鹹水正逐漸倒灌入內陸,而未經處理的污水和化肥殘留物也被不斷排入大壩水庫,導致巨型水藻生長氾濫,並威脅到下游的水供應。水庫水位的波動甚至被認為是湖南省農民所遭遇奇特鼠災的根源。造成這些恐怖現象、危害環境的,是人類自己,而諷刺的是,動機美其名卻是為了改善生活?但誰又有能力扭轉乾坤?

  雖然微不足道,但我想到我能做的,可以是多搭乘大眾交通運輸(每使用一公升汽油會產生2.4公斤二氧化碳,而撘乘大眾運輸系統使用的燃料每1.6公里只有汽車消耗量一半左右)、若需買車則買油電混合車,定期保養引擎(能減少15%至50%汽油消耗)並隨時保持輪胎在充氣狀態(能減少6%汽油消耗)、開電風扇取代冷氣、做好資源回收、選擇包裝少的產品、支持有機和當季食品等等,往後若能如願經營一間度假村,也勢必是環保的良心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