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有尊嚴、人性化的優質醫療品質

敏盛醫療體系執行長 楊弘仁
   身為醫療體系的管理者,我經常問醫師及護理人員一個問題:在工作中,體會最深刻的挫折感是什麼?出乎我意料的答案,竟然是:當竭盡心力的把病人醫治好後,通常卻得不到病人對醫療服務團隊的感謝。這一點最讓他們感到挫折。
究其原因,是因為:病人在整個醫療過程中的感受不好,即使結果是好的,也無法讓病人認同與感謝。對於這個結果,我也同樣會為醫師及護理人員抱屈,而感到無辜和無奈。

  為什麼大家都盡心盡力了,病人會感受不好呢?我也曾一度百思不得其解。
當了解其中的原由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其實,在整個醫療過程當中,是必須完全從病人的立場與感覺出發,去設想及思考的。例如:安排病人治療的過程中,即使於每一段都很細心盡責,但是,如果每一階段之間沒銜接好,病人一樣會感覺不被尊重而不舒服。因此醫護人員不是只有各自堅守崗位,各司其職而已,而是必須提供病人一個有尊嚴,又具有人性化的優質醫療體系與流程,這也是我們敏盛醫療體系一直在努力的目標。

  然而醫療品質實在很難被具體量化。我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了解到美國對於醫療品質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對病人安全及隱私權方面皆非常重視,其實這一直都是國際的潮流趨勢。台灣雖定期會舉辦醫院評鑑,但對於維護病人權益及醫療品質部分,卻一直比較弱,亦相對較不重視。所以,我認為:台灣應該要引進一個新的國際認可的評鑑標準,才能把台灣的醫療品質,朝國際化的潮流趨勢方向提升。因此,我的團隊較早接受了這個觀念,並率先通過了知名的國際醫院評鑑組織(JCI)的兩次評鑑挑戰。在2006年,成為台灣第一家通過JCI評鑑的醫院,對於國內的醫療品質與國際接軌,獲得了國際的認可,極具重要的指標意義。

   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是「美國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AHO)」的國際部門,自1999年起,對美國以外的醫療院所提供評鑑。其評鑑標準要求相當嚴格,包括11部分、368條標準、1033個衡量要素,完全係以保證病人安全、確保病人權利和服務品質等,為其終極的評鑑目標。我們要達到國際認證標準,首先會遇到的困難是心念與心理層面的問題。例如:我們會擔心自己符合國際標準的程度不足,以及語言溝通的障礙無法克服等等。另外,就是同仁在配合執行的困難下所產生的抗拒心理,必須要隨時予以安撫。可喜的是,我們的醫療人員都樂於接受挑戰,也因為他們的認同與支持,我從這兩次的評鑑過程中學習到了許多,不僅進一步提升了敏盛醫療體系照顧病患的品質,同時我的團隊,也因此而增加對工作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通過JCI評鑑帶給醫界重大的意義,第一是:引進了國際級的標準,受到國際評鑑單位的肯定,讓台灣的醫療品質與國際接軌,也提升了台灣的醫療品質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我們都注意到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很特殊,卻也是很難發聲立足的。中國大陸幅員廣大,只有三家醫院通過JCI評鑑,但台灣目前卻已經有十二家通過了。台灣在世界所占的面積很小,但若能因此而建立起自信,活出自己的尊嚴,充實實力與提升自我能力,必定可以為台灣醫界,爭取到國際上的平等地位。

  其次是:台灣的醫療品質有了新的標準。這標準的重點,不在設備硬體的規模與新舊,而在於病人的基本人權是否獲得尊重。舉凡:病人就醫安全、確保病人權利和提供良好的服務醫療品質,以及隱私是否得到最好的保障等等。從病人的角度出發做改變,在醫療品質上就會有更多的體會及提升。以前舊有的觀念,很容易造成專業導向。現在從病人的角度,來審視醫療品質是否做好,是符合天賦人權的精神,能成就更人性化的醫療體系。

  第三個意義則是:評鑑的過程,凝聚整個敏盛醫療體系的所有同仁,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團結在一起,每個人、每個科室放下個人的成見,做到了尊重、包容與支持,這是大家在整個過程中,學習到最有價值的經驗與美德。

  另外,從一個醫療評鑑的制度來思考人權,基本的想法和原則:到底是要以獲得的結果來評鑑,還是以過程來評鑑比較公平。我個人認為是"過程"比較公平。如果用疾病是否被醫治好的結果來批判過程,是不公平的。需要把醫療的全部過程,做一完整的紀錄,就不會有品質上的爭議,這也是對病人最基本的尊重。

   過去的醫療品質監督體系,係偏向結構面與結果面的方式評鑑。當看到數字異常時,不能因而斷定係是管理面發生問題。過去這種評鑑制度運用防弊的心態,認定你的醫療團隊是故意的,是誠信不良,其實是不公平且錯誤的。

  政府機關同時也必須遵守社會公平的遊戲規則,與民間攜手各自努力,以期得到更好的結果,用慈悲心、同理心去回饋社會及保障人權。我認為這必須在過程中確實實踐,並把它做好才對。這才是一個公平與公正的醫療評鑑人權,同時方能建立一個有尊嚴,人性化的優質醫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