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大地照顧人民

明新科技大學/中興大學教授/碩士班學生/博士班學生 鄭皆達/秋維書/陳子晴

  過去十年台灣接連發生桃芝、納莉、艾利‥及莫拉克等颱風豪雨引發重大水土災害,造成人民生命財產及道路橋梁等國家各項公共建設的極大損失。針對這些水土災害的原因和對策,民意及專家學者都有不少的指責、評論和建議,在民意代表的要求下,各個主管機關也都編列經費預算,進行不少照理應該直接有效的對策,這些對策大部分是過去試過的工程方法,但效果似乎大都不如預期,不過我們也不宜過度責難,因颱風豪雨破壞力太大,而且大家也都很努力且辛苦的根據各自的專業去拼命完成任務。

  先天不良--超大總量和超高強度的降雨,一般多認為是引起水土災害的主要原因,不當的土地利用也被指責是造成的原因之一,甚至有不少人認為是造成災害的罪魁禍首,可是針對合理土地利用對策似乎沒有人能提出一套有效且具體的解決對策。國內外(尤其國外)許多研究結果都指出,集水區內太多密度太高、選線不當、經營及維護不佳的道路等因素,是對集水區破壞最大且引發災害的最大原因。不少人也認為未依土地可利用限度或未照編定用途使用的超限利用是造成水土災害的主因之一,但除了建議要加強查報取締、限期改正或強制收回造林外,也未建議兼顧水土保持及土利使用者生計的有效可行方法。

  本研究以台灣北部石門水庫集水區地區土地為例,依據官方資料分析及現場勘查發現台灣集水區含原住民保留地內之坡地超限利用嚴重的程度因地而異,有不少集水區都在5%以內,而且依官方資料顯示,超限利用面積具體而言有逐漸減少並無擴大的趨勢。因此超限利用問題,值得進一步審慎分析討論。最近幾年的超大型水土災害也顯示,農業土地上之違規使用並非是災害的原因之一。

  為達到集水區坡地合理利用之保育,減少水土災害的目的,本文提出幾項有效可行作法:

(1)集水區坡地是否確實超限利用要仔細查定,必要時協助土地使用者申請辦理有疑義土地的異議複查作業。
(2)確實超限的土地應限期改正,但要給予必要且合適的協助與獎勵。
(3)在超限利用土地的下坡區域,鼓勵土地使用者營造足夠寬度的等高保護林業(20m)。
(4)宜農地應給予土地使用者技術上的協助及經費上的補助,以做好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局在60-70年間培育了不少這方面的專才,應可鼓勵他們發揮長才。
(5)宜農地除了可供農牧使用外,可鼓勵進行各種混林農業的水保措施,除了上述的等高保護林帶外,在營農區四周連接陡坡地的區域也可建立10-30m的保護帶,提升整體集水區保育的功能
(6)農牧用地可允許擾動度不大的步道、涼亭、林帶休息區等,以簡易休閒農業增加當地住民收入。

  以上均以兼顧水土保持、環境保育及民眾生計為多元考量,以達到復育大地照顧人民之雙重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