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和諧與就醫人權

吉仁醫病相談(整合醫療)診所院長 吳正吉
  身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台灣,人民雖有自由就醫的權利,但不代表就受到良好的照護;全民健保實施多年,卻不保證醫療品質有所提升。細究之,沒有充份落實就醫人權乃為主因,這使得醫病不和諧,爭議時有所聞。

就醫人權其一:安全至上,免於誤診的權利

  國內醫療院所高達99.9%參與全民健保,這個看似公平的制度,存在著假平等的現象,更重要的是,它使得病患必須承擔更多的誤診風險-在總額給付與健保定額的制度下,很可能大病一再被延遲就醫,因為病患憑不舒服的感覺自行判斷,輾轉於各科間,少了整合,卻多了醫療人球!在醫療制度完備的歐美國家,延誤或誤診的比例平均已有一成左右,更遑論不強調病人安全的台灣!民眾應該有尋求醫療諮詢的權利,有效率地提升自我健康,抑制醫療資源浪費,全面避開誤診或延誤治療的可能!

就醫人權其二:充份了解,病患有知的權利

  病患及其家屬「知」的權利是值得重視的就醫人權。最常見的情況是在檢查、治療或手術前,所有可能的風險並未充份被告知。這方面台灣醫界作得很不足,醫療是具有複雜度及專業性,醫師若以「學術性」的字彙三言兩語解釋給病患聽,地點又是人滿為患的大型醫院,匆促的醫病溝通,結果讓病患與家屬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為可能發生的醫療糾紛,投下一顆未爆彈。

  太方便的就醫環境且加上國人看診拿一大堆藥的習慣,讓許多醫師不願多花時間告訴病患用藥的資訊-包括風險、併發症等。而在病患及家屬的認知有限的情況下,醫師更應主動提出診療計畫及衛生教育,拉近醫病資訊不對稱的距離。

就醫人權其三:醫病相談,病痛感受被傾聽

  傳統醫師的權威心態,使得醫病關係不對等。多數人看診有這樣的共同經驗,尤其是大型醫院,掛號困難,等候看診時間超過兩三個小時,但看診時間卻是兩三分鐘不到!而且完全感受不到醫院以病人為核心,醫生對於病患的主訴並不仔細聆聽,對於病患的疑慮也常以「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的態度待之,看診判斷結果如何也不充份告知,病患看完診就是等領藥!這樣的情形要不誤診也難!

   而充份重視就醫人權的醫療院所及醫生則不然,詳盡傾聽病患對於身體病痛的感受及懷疑之處,並將其查個水落石出,醫生亦將疾病抽絲撥繭,對病患所說的一一作回應,真正地作到「醫病相談」,與病患一起面對敵人-疾病。

就醫人權其四:尊重意願,醫療資源不浪費

   「醫療權」是基本人權,但由於台灣健保制度的大鍋飯型態,使得醫療資源浪費,最後吃虧的仍是普羅大眾。許多醫生在健保給付的規定下,開立了許多效用不彰的藥品,最後病患只是丟掉,白白浪費而已;或是讓民眾分次跑醫院,浪費時間及人力物力成本。真正的就醫人權是完全告知病患所需的治療時間、治療方式及藥品種類,並告知其優劣之處,尊重病患的選擇意願,才能真正地提升醫療品質,使病患有獲得良好醫療照護,妥善運用醫療資源。

   醫病和諧與就醫人權需要醫病共同努力,病患應該建立起看診者的基本權利概念,而所有的醫護人員則是應共謀保障病患的權利。本院亦在此呼籲以病患為核心,以達到保障病人健康的目的,這是醫界可以為公民們努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