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綠意和希望的養生植物園

真合藥用植物園負責人 張錫合
幼年時的環境與教育,決定了我一生的方向

   「每多認識一種植物,,就是多交一個新朋友。」這是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我的老家在彰化員林,親戚大多是種花維生的人,一大片的花海和放眼望去的廣大綠意是我兒時最常見的景象,而後,舉家搬到台北生活。從小奶奶就時常帶著我到萬華的青草街採買藥草,從我有記憶以來,「種花」這件事和「藥草」這樣東西,對我的吸引力就十分的大。

   我喜歡種花,那一大片象徵旺盛生命力的自然景觀,讓我對植物產生了這一輩子都難以割捨的感情。我對藥草的興趣來自於我的奶奶,一個再平凡不過的鄉村婦人。兒時的鄉村地方,「藥草」是很普遍的東西,幾乎人人或多或少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中藥行」更是比醫院、藥局來得受到歡迎,我家樓下就是一間中藥行,小時候不論是感冒也好,只要是小小的身體不適,大人們總會到樓下的中藥行去抓藥,通常吃沒幾帖就好了,即使不是生病,在平常,奶奶也會用一些中藥草,像是在菜裡或湯裡加一點中藥的藥材,總之,在記憶中,西藥幾乎是沒有存在的地位的,中藥草幾乎已經與我的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當時小小年紀的我卻對中藥草愈來愈好奇,我常常在逛藥草街的時候,盯著店裡一罐罐的藥草想著,為什麼這些植物可以對人產生這麼大的幫助呢?

   久而久之,我因為好奇逐漸產生了興趣,而這興趣就彷彿像一粒種子一般,植入了我的心中,不管時間經過多久,距離小時候已經有多遠,也不管環境有多大的改變,他始終靜靜的在我的心理成長著。

   唸書時唸的是漁撈科系,出社會後進入報社工作,也接觸到證券交易市場,在之後的二十幾年中都是以股票為生,但是我始終對兒時與花草植物自然生活的美好記憶無法忘情,更期待在工作中能找到人生的意義。因緣際會之下,我決定拾起自己心底的最愛,投入最熟悉的藥用植物栽培與研究的工作,並與全家人一同在林口山上打造台灣第一座「無毒的藥用植物園」,全心投入藥用植物的推廣與研究。

尊重原始地形及生態精神,永續生態平衡

   整建一座「無毒的植物園」首先就是環境的復育,現在的環境不若過去的時代,過度的開發對土地、空氣與水的汙染與日俱增,原生植物的消失,各種昆蟲、蜜蜂、蝴蝶早已不復過去的豐富,租下這片土地之後,我依其原來的地形地貌而住,不破壞原始的環境,而是就環境而生,這樣可防止山間的土石鬆動,預防土石流的發生。植物園裡需要一棟木造主建築,我就去收購無污染的舊建材或是包裝用的木料,這種木料因為只供一次性的使用,因此沒有泡過化學藥劑,對環境也不會有傷害,而且比起一般的建材木料是非常的便宜;屋子裡的桌椅也都是天然的木料做成,結構上考慮到採光性及通風佳,在山裡樹木多,溫度原本就比都市裡低一些,加上設計上的考量,就算到了酷暑時屋子裡沒有冷氣電扇也並不覺得熱。盛夏的陽光下各種昆蟲紛飛環繞在植物園裡,在主屋裡向外面對的就是滿山滿眼的綠意,並不時有山風徐徐拂面而來的清涼感,最天然的方式就是最好的節能減碳的方法。

   我花了三年的時間只做土地的復育,在這段時間讓土地休養生息,不用化學除草劑只用人工的方式整地除草,廣植蜜源植物與養蝶植物吸引蝴蝶到來,以及從各地蒐集來的三千多種台灣的原生植物與藥用植物,植物的多樣化帶來生物的多樣化,原來貧瘠的土地慢慢恢復了生機,重建自然生態的平衡,生態平衡的好處就是帶來生物之間互相抗衡,這是很難用人為方式達到的一種平衡,因此不用施用農藥也沒有病蟲害。生態要達到平衡是需要時間演進的過程,記得從第一年開始,家人在土地上種植蔬菜,因為堅持不用農藥及化學肥料,蔬菜還沒長大就已被蟲害侵襲殆盡,根本沒得收成;第二年的狀況比第一年稍微好轉,直到第三年園裡的生態漸漸的豐富起來,那一年蔬菜的種植也得到很豐盛的成果。對自然的友善,讓我得到不只是實質的農作豐收的回饋,而是心靈上更豐碩的收穫。

   人類必須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做朋友,與自然和平地相處,我們將可以從自然中學習到許多無價的智慧。我真心的期待著有朝一日,大家都能夠熟悉了解「藥用植物」- 這大自然賜給人們的無價禮物,能夠在生活中自如的運用,就像過去阿嬤的年代,生活中與植物、與自然的關係是那麼的息息相關,從自然中擷取智慧,從自然中獲得健康,也更懂得愛護自然,讓生命更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