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平論

逢甲大學推廣教育/宸泰諮詢管理顧問中心專任講師/總顧問 陳星翰
   「禍」單從字義看來,就令人心生畏懼,而不願面對它,更不希望其真正臨身。

  所以禍字,現人人自危,避之危恐不及,可見其威害之大,令人心冒泠汗。

   福就其本義看,不外乎一切好處的擁有和取得,人人更希望擁抱它,佔有它,永遠停格不變的可資利用和享受,歷史的軌跡清清楚楚的將過去先人所造成事蹟明白的記錄下來,供我們去研讀探討,以為借鏡,引以為戒。但是人們的健忘和權利慾的蒙蔽,使得歷史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再重演,創造了一批又一批的鬥士或義士,也因此帶給多數人們不斷的苦難和浩劫,然這一小部份人,自以為清高及為世奉獻的當中,不知其是否了解注意到,其行為所造成的傷害又是如何呢?渡生也好,救世也罷,人們往往自許甚高的以為其所作所為的是為廣泛大眾的利益著想,而作出激烈的動作,此一過程往往使社會大眾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是福。

  禍,何以有禍,其實仍內心的波濤不安心裡,無法平靜,而有條理的去思考以致招禍,禍之將致,亦必先有兆,此仍本能的表現,但何以大多無法掌握呢?因為我們每個人思緒受到現實生活的困擾,以致無法有效利用此一本能,禍不至仍為福。

  是禍二時間內,不知該如何判定,也因此而產生了各種的意見和解釋,所以說,求大眾之福,當思其利害的落差在何處,絕不可因一己的偏頗,而造成他人的苦難而不自知,自以為是英雄、豪傑、鬥士,如此一己思想而作的行為,有待我們加以深深的思慮和解析,了解其意義,是否值得,其動作前後的改變所產生的效益為何,若是使大眾未能適時的享受利益而必先承受若干的傷害和不便,我想寧願保持現狀仍是最大的利益,而不宜貿然,而為使事情越變越複雜,而不可收拾的恰當,亦可避免讓不當事件之當事人有口實人機,實施不利社會大眾的動作和法規,凡事反覆的推演,以求最小破壞,最大利益為重點,或許人們要問,若不用極端手段無以改變,但是我們應深思其對象是否可行,若不行,等待時機方是最好的方法和手段,常言道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小人以怨報德,君子以德報怨,小人常因短而滿足,君子則有宏有宏志待度,所以讓小人眼前得利,而能使事圓滿,那我們就讓其暫時滿足以待有利時機的來臨,雖此時將有精神或物質上的折磨和不便,然可避免廣大浩劫的產生,我們應知如何選擇方為明智之士,為知進退之英雄豪傑,如今因若干人自以鬥士,所造成傷害,我們新一代的人們當深思,莫重蹈覆轍,可免浩劫再生。

  孔明的空城計,對人而設,而危去一次的兵禍之災,所以等待時機為人可行之策,小人易得意忘行,以致讓人有機可乘,而攻其不備,如此,功德圓滿甚是,匹夫之勇非真正勇者,歷史一再的告誡我們,我們何不慎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以上等貿然,而有不可測之行為,均不是明智之舉,沒有絕對把握而為之動,造成大眾受牽累,實仍不負責任也。有識之士自許之人,若不能分辦小人或君子,而執著行事,致他人受牽累,其何能自許為有識者或改革人士,如此有識之士,尚不能分辦君子乎、小人乎,進而扇動他人盲目從事危險行為或改革行動,那一般人們又何能辦別,而知進退,盲從,造成的浩劫,因而不可免,實不值也,明辦慎思,可得福,而免禍,所以深入淺出的思考,方可避免禍福無門,唯人自招的迷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