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愛情

國立北門高中教師 陳佳文

  2010年,所有的現象都異常,極端氣候、冰島火山噴發、產品貼起碳足跡標示,歐洲航班大亂,許多人無法回家,拿到機票的人就好像拿到聖旨那麼開心,直嚷嚷回家真好,科學家也提出嚴重聲明,再不減碳,十年後將有兩億人口無家可歸,陳文茜在文茜的異想世界裡頭提到,可怕的不是這數據,而是屆時戰爭可能隨時隨地都會爆發,當人性被逼到最不堪的臨界點,殘存的只剩動物本能了,20世紀以前,戰爭與疾疫最容易摧毀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文明與教養,但到了末世預言陰霾罩頂的21世紀,天災,似乎成為最可怕的瘟神,21世紀,有人選擇大愛,有人自掃門前雪,有人則積極地茹素減碳,有人則樂天地看待這一切,認為就算有一天人類會滅絕,這也是自然律的完美公式,人類一點辦法都沒有。

  但我擔心的不是世界會不會毀滅,我擔心的是如果要毀滅,時間可否縮的短一些?(就像電影2012裡頭一樣,世界在幾天之內完全崩毀)剖開人的生之本能來看,裡頭是腥羶醜陋的,一切的文明與教養,都必須在生的慾望被滿足的前提下,才能夠開花結果,如果生的慾望無法被滿足,禁不起考驗的人性會有多少脫稿演出?屆時,人面對許多赤裸的原始欲望,在自己仍有呼吸心跳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夠維持自己的神聖莊嚴?到頭來,想必只剩憤懣與可恥了。

  每天在教育現場打轉的我,常常跟學生說的就是這句:「我們身為人的,我們不得不樂觀,也沒有悲觀的權利。」即便科學家們提出災難性的預言,但我們也不能因此灰心喪志,淨想著反正遲早都會死,死了就一了百了,而認為現在的努力、現在的受苦與節制都是荒謬且徒勞,對於世界的亂象,我們反而要培養更柔軟開放的心胸,先從願意了解以及接納周遭的人事物做起,對於不公不義之事,也能夠用愛的力量去化解,而非終日無所事事只求飽食終日,現在已非自掃門前雪的時代了,身為21世紀的世界公民我們應該要培養一個新時代精神─承認所有人類的命運是緊緊相依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當我們能夠認清這個事實,我們才能夠以成熟的眼、柔軟的心來與這個世界和好,也承認我們的不足與渺小,是需要他人來為我們補足的。

  簡言之,為了防止第二段提及的慘烈狀況的發生,我們對未來,無須做任何無謂的假設,反之,從現在做起,以愛、謙卑及尊重來看待我們與他人的生命,蔣勳在《生活十講》中提到:「天無所不覆,地無所不載,我們無權決定他人的生命是否存在,也無權決定他人的生命應不應該消失。」在以資本主義、速食主義為導向的21世紀,如果我們願意放慢我們人生的腳步,培養我們每個人的「軟實力」,而非跟著周遭大眾媒體的煽情報導起舞,這個世界必定充斥的一美妙的福音,姑且把它命名為愛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