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口」做起

台南市安順國小校長 陳正恩
  最近,學校試辦週一「蔬」食,每個星期的這一天,午餐逐漸肉品減量,直到沒有肉品。這樣做最主要的理由有二:一為健康;二為環保。

  身為校長,我當然在意師生的反應。老師的反應來自理性,「很好啊!很健康。」學生的反應就直接多了,有的嚷著說:「校長,都吃不習慣呢!」。「校長,我吃不飽啦!」有的學生苦著臉說,可是,餐桶裡的菜餚明明有剩呀!顯然,師生都有個共同的反應:不好吃─沒有肉的餐食不好吃。

  飲食除了填飽肚子,提供體力以外,也是一種心理的慰藉,所以,我也認為好「吃」很重要。吃得健康,吃得愉快,兼容並重,何樂而不為?因此,我請廚房一起努力研究,如何讓素食烹調得更可口一點。只是,我們都知道,好不好吃和飲食習慣有關,習慣重口味的飲食以後,回歸清淡變成困難的事。對現在兒童的認知來說,「好」吃幾乎等於不健康的吃「不好」,大魚大肉、高油高鹽高糖,就是好吃,積重難返。談健康、談畜牧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對大人來說,是口腹之慾和感官刺激的拔河,對兒童來說則更是遙不可及。我體認到,調整飲食習慣是那麼的困難,卻又那麼的重要。

  知道習慣的威力,才能警惕及早養成的重要。提醒父母親和師長們,從小就要注意孩子的飲食習慣,多蔬食、少肉品,全蔬素最好。問過一些吃素的朋友,他們對關於好不好吃的問題,比一般人不那麼在意,也對口味表達了比較容易滿意的態度。以飲食為例,過度的進食傷身又破壞環境,人因物慾,爭相對地球資源極盡掠奪的能事,已經到了「不為需要,只為擁有」的地步了。

  也許,提升精神層次,減少物欲需求,正是讓地球回歸修養生息,讓社會寧靜祥和的不二法門。我認為從恢復簡單飲食出發,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建議,從學校午餐開始,是一個好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