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意識對母語釘根做起

高雄餐旅大學教授 董峰政

話頭:

  1999年孟加拉(Bangladesh)向聯合國提出設立世界母語日的申請,得著聯合國的認定通過,並且將每年2月21做為「母語日」。孟加拉代表佇慶祝世界母語日的活動表示:「希望母語毋通閣拋荒去,願天下所有的母語攏會當枝葉代代相湠。」鼓舞著世界各國真濟推動母語的人士。

  客家族群有一句祖訓講:「甘願賣祖公產,毋願阿娘的話烏白擲(tan)(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這是一句何等莊嚴的話。但是今仔日母語(指原住民語、客家語、台語)的跤跡已經是漸漸消失去--矣,土地的聲嗽(sau)嘛勻勻仔失聲去--矣。過去的外來統治者(日本、國府)所強制推行的「國語政策」,致使台灣各族群母語的處境變成:「早前的學生囡仔,人人會曉講母語,毋過袂使講家己阿娘的話;這馬的學生囡仔,會使自由講母語,煞袂曉講家己的母語」,少年朋友開喙、合喙攏講「國語」─北京語。「不忘祖宗言」早著被當做「馬耳東風」囉。

一、對母語激外外的心態

  有人一直想袂通,母語有啥物好學的,嘛有人激外外,根本著毋捌想過愛學母語,甚至看袂起家己的母語,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這款現象愈嚴重。佇台灣的讀冊囡仔,攏較重視辛辛苦苦所學來的「別人的語言」,比如看重「華語」、「英語」、「日語」,顛倒看輕家己「阿娘的話」。舉一?逐家足熟似的例:明.顧炎武有一篇文章叫做「廉恥」,伊講「我有一個十七歲的後生,真gau讀冊。私底下特別加強學習『鮮卑語』,學甲真扭掠(流利),用這來服侍公侯、將相,自然會得著足大的利益」(註一)。所以今仔日佇教育體系內底,逐家拚命咧學華語、英語、日語等,因為世俗人感覺學這種語言較有水準、嘛較有出路。致使今仔日有法度用母語做主體性來上課、演講的人,煞變成一種罕有的人種。你想,一?族群大多數的人,「袂愛用」抑是「袂曉用」家己的母語,敢有可能變成一?有尊嚴、有自主的族群。咱看,今仔日佇台灣的四大族群,?因的尊嚴佮使用母語的情形有密切的關係。比如:上蓋悲慘的是台灣的平埔族語,差不多連一句都無人咧講,所以?因的歸屬、尊嚴完全喪失。另外一?例是:猶太人雖然亡國一、二千冬,但是猶太人將家己的母語保留甲好勢溜溜,以色列雖然是小國,但是過甲真有尊嚴。

二、統治者消滅被統者的語言:

  咱掀開古今中外的歷史,有一個足好見證,著是所有的統治者攏想盡辦法欲禁止、消滅被統治者的語言。回想當年「普法戰爭」了後,普魯士佔領洛林、亞爾薩斯著即時禁止上法語課,相信逐家對都德(Daudet)的文章─「最後一課」(註二)印象誠深。對台灣來講嘛是仝款的運命,日本人統治台灣的時,為欲推行皇民化運動,積極推行「國語家庭」,欲消滅台灣各族群的母語。終戰了後(1945-),國民政府來台灣接收政權,嘛是用仝款的步數來推行所謂「國語」,用罰錢、掛狗牌等無所不至的手段來禁止講方言,這是一種無疼心、殘忍的做法。統治者的目的,著是欲消滅被統治者的文化,方便壓制佮統治。因為母語就是一?族群文化的活化石,所以母語一旦消失去,一個族群著袂記得家己的根源,喪失認同佮歸屬,俗語講得好:「母語若失聲,啥人是咱阿娘?」

三、讀冊人重視別人的語言,看輕家己的母語

  自古以來,對家己無信心的族群,?因的讀冊人、知識份子攏會拚命去學別人的強勢語言。比如:過去佇歐洲羅馬的讀冊人,拚命學「希臘文」,後來才回歸確立家己「拉丁文」的主體。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的文人,拚勢學「拉丁文」,一直到但丁用家己的母語─義大利文創作「神曲」,才建立義大利文的主體性。英語的命運嘛是仝款,十四世紀以前受過教育的英國人,自認「英語」是無水準的語言,所以拚命學「法語」、「拉丁語」。有一位英國懷克利夫(Wycliffe1382)傳教士,將拉丁文聖經翻譯做英文,結果引起英國教會的憤怒,被關禁監牢。明治維新進前,日本的讀冊人,並無認同家己的假名(kana),韓國的學者嘛看袂起家己的「諺文」,攏骨力咧學「漢文」,按呢,才會當顯示家己的才調、飽學。這款現象佮現此時的台灣人拚勢學「華文」、「英文」感覺較有水準攏仝一?道理,這攏是自卑的心態。依語言學家的講法,一個人加捌一種語言,著加一粒頭殼,所以學別人的語言是好代誌,是值得鼓勵。但是對台灣人來講,有一?重要的前提是:愛先會曉「喙講父母話,手寫台語文」,用家己的母語直接學別人的語言,毋是用學來的「華語」間接學外國語,加轉一輾(lin),莫怪台灣人學外語加較辛苦。換一句話來講:用家己的母語做主體,才學外國語,較緊學,較好學。咱若直接用台語來學日語,發現有足濟日本來的外來語,比如:便所、便當、料理、注射、注文、手續、專門、玄關、郵便局、見本、驛頭等。甚至英語嘛仝款,比如:提去─take it;轉─turn;呼─call;陣─team;路─road;濕─seep;費─fee;協─help;燒─sear;予─for;號─howl;鈴─ring;滇─teem...等趣味的相通。

四、母語的多功能性

  母語到底有啥物重要性,值得咱下命共搶救、走揣。對語言有基本常識的人攏知影,「母語」不但是一種溝通的工具,閣是一種感情的交流、文化的傳承、思考的方式、族群的符號,上重要的是「尊嚴」的維護」佮「自信」的建立。所以有台灣意識的人,攏想盡辦法欲創造母語的環境,抱括「語言平等權」、「母語教育權」的爭取。但是長期(1895-1996)受外來政權統治的台灣人民,受者慣勢的「制約」,母語的認知漸漸麻痺,變成「蠻皮」、「鐵齒」,攏掠準語言干焦是一種溝通工具爾爾,所以攏用較輾轉的華語來表達,母語的表達能力因此漸漸喪失。一旦口頭表達的能力有所不足,書面寫作的能力著更加無可能。其實一?受過教育的人,若無法度用家己的母語寫作,毋管伊有偌懸的學歷,猶原是「母語的青盲牛」。

‧收尾

  當台灣各族群的人,攏會曉「喙講父母話,手寫台灣文」、「喙舌佮筆尖合一」的時,就是台灣人「文藝復興」、「維護尊嚴」,「建立自信」一?重要的指標。所以母語是毋是會當釘根、生湠,成做「本土意識」形成的關鍵。

「註解」
註一:廉恥,顧炎武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
註二:「最後一課」的作者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法國寫實派小說戲劇作家。即篇文章上早出現佇胡適先生所翻譯的「短篇小說」(上海亞東圖書館版)。內容是透過法國亞爾薩斯被普魯士佔領進前的最後一日,一個小學生認真學法文課的心情,寫出當初時法國人被佔領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