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資訊科技,別忘了給在世界弱勢邊緣的人一個祝福

銘傳大學企管系教授 陳純德

  近來從網路新聞得知兩個例子,讓生活在民主台灣的我們除難以想像之外,也替這些民眾的遭遇感到難過。例如,根據2010年5月21日外電報導指出,去年12月26日,位於非洲的馬拉威,有兩位男性同性戀者在公開場合舉行婚禮,結果遭到警方逮捕。後續根據馬拉威法院的判決,認為兩人犯下了「反自然的違法性行為」、「公然猥褻」、「不道德行為」以及「男性之間不當性行為」等罪名,判決兩人有罪,需服刑14年。同樣令人難過尚如今年4月份所報導之一則發生在印度因為嫁粧過少而逼死婦女的新聞慘劇。此外,又如另一則新聞提到,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印度嫁妝習俗,原意為保障女性,好讓她們婚後無需完全依賴丈夫,如今竟演變成夫家垂涎的財富,這種貪婪慾望最終導致謀殺事件的發生。

  我們何其有幸,生活在民主自由與資訊科技發達的國家裡。透過資訊科技的力量,讓我們學習到過去更多知識,開拓視野,除了能將國家傳統美好文化傳遞給全球更多民眾了解與交流外,亦能破除傳統陋習,甚至為國家帶來更多具有新特色的文化。然而在全球仍有許多地方的民眾,對外聯絡封閉,依然生活在許多現代人難以認同的舊社會傳統習俗中,且有很多部分與基本人權保障相關。但如果你我都願意的話,是可以扭轉種種負面的文化,由上而下各階層,試著為國家甚至是全世界公民人權付出更多心力。以下本文將從印度為例,來說明印度民間與政府近幾年來所做的努力,當然目前在印度仍不時傳出許多令人悲慟鼻酸的例子,但所有抱持良知的人民仍願意朝著文化改革開放而繼續努力。透過印度的例子,讓我們深省還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盡自己最大的心力。

  如同國父孫中山先生所言,人生而不公,這是因為不同地區所處的人,其所處的結構天生就有不同。所謂的結構,例如:

* 自身結構:生理、心理狀況、聰明才智、學歷、處事態度(主動or被動)...
* 社會結構:父母、親戚、部落族群、社會階級、文化、宗教、種族
* 經濟結構:有錢人、貧戶
* 國家結構:政治、經濟、國防制度與法令
* 天然結構:地理環境、天然資源、氣候

  天生結構的好與壞,決定了人所擁有的起始資源多寡。就我們目前所了解的,印度已經是全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到2034年,印度將是全球人口最多國家,總計有16億人。2007年印度已經賣出7,200萬支手機。且印度人在1992年購買了15萬輛汽車,其消費能力,在2007年左右已經購買了1,000萬輛汽車。然而在經濟起飛的背後,絕大多數印度城鎮仍深陷貧窮而無法自拔,HPI (人類貧窮指數)低落,在健康、營養、識字及就業等方面仍相當落後,全球有三分之一營養不良的小孩住在印度。然而造成人民貧困落後最大的因素,除了政府政策與結構的影響外,則是來自於社會文化制度的僵硬。

  印度多數人民信奉印度教,種姓階級制度牢不可破,在印度的社會裡,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以及賤民五個等級。婆羅門如:學者或(祭祀)僧侶,因負責眾神與印度教神之間的聯繫,地位極度崇高。而剎帝利如王族或戰士,自古屬於司法與統治階級。吠舍則為商人及庶民等,首陀羅則為工匠或奴僕階級。而最卑劣的則屬於賤民之級,負責清潔穢物,從事社會底層最卑賤的職業,如:洗衣、掃街、搬運垃圾、火化屍體、清理動物死屍、製革、製鞋、婚喪中擊鼓等皆是。種姓階級制度除訂下人民天生尊卑的階級外,且每一等級轉世輪迴依然為同一等級,換言之,若此世是賤民,則自己與子女等永世皆為賤民。由於種姓是世襲的關係,也因此造成了印度社會從古代到現代,各種姓的社會地位高低,以及經濟地位的高低。在印度大約有20%的民眾,一出生就是屬於「賤民」等級,在過去封閉的社會、國家階級統治與愚民政策的影響下,百姓知識未開而不自知,被設定了這麼悲慘的階級,只能無奈揹著後天不平等的包袱生活下去。然而近幾年來由於資訊科技、政治制度開明以及全球化社會腳步的接近,已經逐漸地讓公民人權與自我主權意識開枝散葉。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國家憲法與主政者的良知與行動,印度自第二次世界大戰脫離英國殖民地統治後,正式邁向民主國家,除了甘地與尼赫魯等重要人物外,還包括了安貝卡博士 (Dr. Bhim Rao Ambedkar)。安貝卡博士生於1891年,卒於1956年。他除了是獻身印度獨立運動的民族英雄外,他對人權努力與奮鬥也至死不渝。安貝卡博士是印度種姓制度下的「賤民」階級,然而經由他不向命運低頭及努力,除了擁有美國經濟學及英國法學雙重博士學位外,更是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位法務部長及憲法制憲者。依憲法規定,人民生而自由,不應有階級之別,雖然這樣的觀念即使在今日印度,仍有不少高種姓階級或既得利益者相當反感。此外,安貝卡博士是虔誠的佛教徒,事實上佛教在印度已經消失千年以上,為了宏揚釋迦牟尼佛祖佛教的教義,在1956年10月,安貝卡博士親自帶領50萬「賤民」皈依佛法,因為他相信因佛法的精神,能夠改變印度沉?已深的階級社會對人性的漠視與扭曲,並重現世人與博愛正向力量與互助的信念。

  其次是國家經濟制度的改革,印度有幸在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 (Manmohan Singh) 博士的帶領下,走向改革開放一途。辛格博士本身是全球知名的經濟學家,且為亞當斯密獎得主之一。他從1991年開始著手推動印度貿易自由化。為了改革印度的經濟,他聘任了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本身亦為一流企業律師的齊丹巴南 (P. Chidambaram) 先生擔任財政部長,後續又延攬了卡邁勒‧納特 (Kamal Nath) 先生,他本身是商界領袖,且有數十年國會議員生涯,來擔任商務部長。不過由於獨立後大量國營企業及大量中央規劃及補貼 (例如:外商投資限制條件多、生產配額、高進口關稅等),使得剛開始的改革停滯不前。一直到了1999年由印度人民黨 (Bharatiya Janata Party) 執政後,情況開始扭轉,進行了第二波經濟改革,除進一步民營化外,尚減少補貼及進口障礙,同時也廢除了妨礙民營事業的混合法律,至此,印度開始經濟起飛,經濟成長率從2002年的3.7%,進展至2006年的9.4%,到2008年的8.8%,人民生活也日漸獲得改善。印度境內的邦加羅爾 (Bangalore) 與許多地方,已經成為印度矽谷與高科技發展重鎮,且在印度境內直接越過有線網路的佈線歷史,多數地方逕行以無線網路作為國家通訊基礎建設。根據專家預測,從現在起至2050年間,印度已經深具發展潛力國家規模,預測在2040年前,經濟規模將超越或直逼美、日、英、德、法、義。

  印度是全球最大年輕族群的國家,有6億人年紀在25歲以下。這也意味著他們是與網路一同成長的一代,透過網路能無遠弗屆地與全世界人民互通訊息與知識,增長印度人民的觀念與視野。也因此有愈來愈多民眾逐漸揚棄種姓制度階級的陋習,試著作不同階級的互動。不過,這種互動在印度仍有許多地方不被允許,然而年輕一輩的人民能夠在海外如美國等處,這樣的活動更加熱絡與頻繁。慢慢的,他們就能夠改變千年來桎梏人民心靈的不平等制度,為印度民眾的公民人權解放打開最新的一頁。從印度政府官員、心靈導師、人民自主性的自覺等民權活化的行動,可以做為我們在台灣的民眾一個很好的學習來源。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的人民仍然生活在後天的不公平制度下,雖然我們的力量相當有限,但透過資訊科技與知識力量的堆積,讓我們把這些資源透過資訊科技源源不絕地傳達並與世界各國民眾交流互動,亦能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為爭世界公民人權的道路上貢獻自己綿薄之力是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