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思維在班級經營的運用

新竹縣六家國小教師 屠淑玲
  少子化所衍生出現代父母對待孩子,越來越採行菁英式教育。而在教學現場的老師們所面對的問題,已經不只是知識提升的層面,更需要擴及孩子們價值觀的建立、生活習慣的養成與協助孩子人際衝突的解決。與日俱增的社會議題需要融入教學中,上課時數的限制以及競爭壓力的增加,使老師們深覺教學、解決問題是個永無止境的黑洞;學生也覺得與其認真學習那漫無目標的無底洞,倒不如放棄學習來得輕鬆。

  禁止體罰的法令推行,也使得正向管教的思維開始萌芽。導正學生行為的方法,除了體罰之外,其實有更多發展的空間。駁斥負向的思維與處理方法的趨勢與日俱增,處理學生問題更使得有些老師因為卻步而放任,結果衍生眼不見為淨、獨善其身的校園問題處理文化。

  「愛的教育」,對老師來說,越來越沉重;對學生來說,越來越空虛。幾經思考與參考賢者益書之後,我們以社會化情境置入班級經營中,兼以運用輔導技巧,建立以「信任」為根基,「自主學習」為行動,「自動化運作」為目的的班級。校園微型社會式的班級經營,確實可行。學生因為被信任,願意幫助他人,更願意自動修正自己的消極態度,更想為班級積極進一份心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發展成熟。

教師在教學現場的正向思維:

1.承認自己的可為與不可為,身為國小教師,即使工作項目包山包海,也要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極限與能力所及。在自己可以有所作為的地方,多加著墨;面對自己能力所不及的地方,積極進修。

2.以自己的擅長領域來進行班級經營,建立班級特色,使學生感受到獨特,進而喜歡這樣的不同,最後,以此為傲並且從中獲得成就,習得技能、提升自信。

3.以身作則,是說服孩子的不二法門。所謂旁觀者清,孩子們看著老師的付出,以他們敏感的心靈,一定會自有定見。當老師的用心被孩子接受,就是改變他們的開始。

4.不抱怨、不敷衍,珍視每一個來臨的問題。有些問題對大人而言,就像雞毛蒜皮,但對孩子來說,卻是洪水猛獸。重視每一個問題,提供孩子解決問題的空間與能力,強調問題解決後的檢討,讓孩子漸漸具有解決困境的能力。

  孩子從進入小學開始,與父母的相處時間日漸減少,老師與同儕成了重要的學習對象。營造一個安全又有點冒險以及具有挑戰的環境,才能夠吸引學生。對老師而言,這樣的要求是需要勇氣的。因為所有的改變,在剛開始實施的時候,總是要面臨家長的質疑、孩子的抗拒與自我信念的顛覆。「想要不同」是每個人的渴望;「做點不同」需要很大的勇氣,這是打破習慣的開始,一如愚公移山;「堅持不同」卻如風雨中行舟。

  常常從想要不同、做點不同到堅持不同的過程中,我們身經百戰、千瘡百孔直到孩子開花結果。在在告訴身為教職的我們,教育孩子不只有考試能力的培養,其他能力的養成與訓練,更能彰顯教師的價值與教學的魅力。

  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讓教學的路更有持續前進的動力。人與人的合作,因為想法與做法的差異,總是需要協調與妥協。老師們從討論協同教學的課程設計開始,就是在體驗孩子們的團隊合作歷程。老師們因為體驗了合作中的衝突、質疑、協調、堅持、妥協,終至達成共識的歷程,而更能理解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的各項困境與情緒轉換,因此,才能在言詞或思維的引導以正面且積極的態度協助孩子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