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音樂到文化創意產業工作

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邱垂堂
  民國99年3月8日聯合報A5版報導<學音樂的孩子 從雲端掉入谷底>的話題,次標題是<音樂市場緊縮 工作越來越難找 上千音樂班、二十幾所音樂科系 夢醒時才發現 擠進教職難 想轉行更難>,文中以台北愛樂基金會藝術總監杜黑的觀點 : 談到音樂系主流教育的缺失及當前學生學習的盲點---長年放掉學科,只學音樂,因而不具就業競爭力。杜黑教授是國內很出色的音樂工作者,他擅長的<音樂管理與經營>

  深具遠見,這篇報導值得音樂人或音樂教育工作者深思;當今的音樂教育何去何從 ?

  台灣自民國62年開辦公立學校音樂班(台北市福星國小與台中市光復國小音樂班)

<稍早有隆超主持的私立光仁音樂班>  以來,已造就了無數的音樂人才,目前活躍於台灣樂壇的音樂家大都是音樂班出身,以當前台灣音樂人才的量與質,台灣的音樂教育是成功的,現在不論演奏、演唱、音樂理論、音樂教育或音樂相關從業(如錄音)人才濟濟,受限於當前經濟不景氣及社會大環境(出生率降低、社會價值觀---學音樂不是最優先),音樂學子的出路是有些困難,但試想想;只有學音樂出路不好嗎 ? 其他行業又如何 ? 真正的究因是資訊革命帶來科技進步的快速簡化過程,造成產業人力的精簡與改變。

  社會與科技整合的變化使得社會的就業改變,在音樂的行業而言,某些部分是無法取代的,如面授音樂教學。如何創造音樂產業或擴張、精進音樂成品,以擴大更多的層面或增進音樂服務的質與量,可能是當今或未來可努力的方向。

  以彰化縣推展國中小學生學習小提琴為例;彰化縣目前全縣(不論城鎮或鄉村,不論海邊或山上)有120所學校3,000多位國中小學生學小提琴,您知道這是如何造就的嗎 ? 彰化縣楊道鑌博士所領導的彰化縣音樂教育聯盟(www.musickid.org)配合彰化縣政府教育處在全縣國中、小學推廣小提琴教學,家長以每個月1000元的費用創造成全縣音樂學習網,以專業的小提琴老師到校親授,要求學習的質與量並重,這是一項偉大的音樂希望工程,全縣的小朋友、家長甚至整個社區已將音樂深植人心,音樂藝術已成為學生與家長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有共同的教材,有共同的嗜好與專長,五年來已建構一個彰化縣音樂王國,對全彰化的人文素養又很大而深遠的影響。此項音樂教學活動需要50位小提琴老師,這也造就50個音樂人的就業機會,周邊的工作包括 : 教材的編製如樂譜編曲、打譜、錄製教材(演奏 錄音)、排課、表演(音樂藝術行政)及文書業務等。它也能發展出其他事務工作。

  文化創意產業是當今最夯的話題,根據「聯合國創意經濟調查報告」的報告,所謂「創意經濟」是指以創意產業為核心的新經濟領域,包括 : 傳統文化展現、文化場所、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出版和印刷媒體、視聽產業、設計、新型媒體及創意服務等九項(中國時報99/3/9 A14版 保障創業產權不能再等 郭迺鋒 劉名寰文)。郭等前文還提到 : 發展創意產業並非富國特權,根據聯合國的統計,開發中或轉型中經濟體在全世界192個國家所形成的全球創意經濟貿易網中,優先富國俱樂部(OECD),如印度的「設計」出口及以色列的「音樂」出口街排名世界前十大。這則消息對當前學音樂或想學音樂者是值得振奮的,音樂工作除傳統的演奏與教學之外,若能以文化為內涵,以創意為導向,以特質為目標,只要走出創意性、獨特性與優質、先趨與領先區域性的特質,一定能走出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學音樂的過程需要恆心與毅力,雖辛苦但能開發獨特的人格特質,包括;組織、專注、記憶、統整、細心、高EQ的人際溝通等能力。除了獨特的封閉性(別的無法取代)專業知能外,加上人格屬性,若能有第二、第三專長在未來的就業市場應是具競爭力。學什麼都辛苦,若是有興趣則能把興趣當工作,也能把工作當樂趣,享受工作,這就是愉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