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責任

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系四年級大學生 羅偲伃

  小時候,當我們還要仰著頭看這世界的時候,師長都會如此地教育我們,說我們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或是,「國家未來的棟樑」,我們便有了一種被委以重任的感覺,但當時年紀幼小的我們並不懂,只能把這樣的期許,放在心裡而已。隨著光陰流逝,很快地,我們已屆成年的年紀,雖然還不夠成熟,不過這個社會的一舉一動,無論與我們關聯與否,都是我們應該關懷的事情。

  這個題目的定義很廣泛,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歸咎到社會責任上,關於環境的、關於保育、關於動植物、關於人、關於全球的……,有太多太多的面向。在八八水災過後,無情的洪水沖走許多人的家園,帶走好多條寶貴的人命,就那麼一瞬間,毀掉了很多人的幸福,我們不禁省思,到底該為他們做些什麼?只是給予救災的金錢和物資嗎?有更多受災戶想的是,政府可以為我們做些什麼,是在災後給我們一個暫時的避風港,還是,善待我們的家鄉,讓我們往後可以平安無事的度過風災。這些事,就連對政治無感的我們這一代,都知道要改變這個現況有多麼的難。

  曾經台灣被稱作是福爾摩莎,是如此美麗的寶島,經過了前人用辛苦汗水開墾的年代,現在才有如此便利的生活,擁有這一切,我們應該懷著感恩的心。只是再多的資源,都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有很多人即使認知這一點,卻還是過度的開發土地、濫墾、濫伐,在保護區垂釣,在海邊玩完沒有隨手將垃圾帶走,海灘上、海中殘留許多寶特瓶。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家園,還有誰會為我們做呢?台灣是個人情味濃厚的國家,這些我們應該做的環保動作,大多是立牌告示之類的宣導而已,沒有更嚴格的規範,也許因為如此,很容易有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的心態,長年下來,已經變成是台灣人的習慣,習慣是很難改掉的,但是我相信有心亦無難事,還是可以做得到的,需要的只是大家的共識。

  嚴格的法律規範,必然會對環境整潔帶來正面的影響,像是我們都知道新加坡的整潔,是因為他們嚴苛的法律約束,讓每個人不得不這麼配合,台灣雖然沒有這樣的規範,不過就「垃圾不落地」、「使用專用垃圾袋」這些政策來說,確實減少了不少垃圾量,對於大自然的保護,若有相關的政策來嚴格執行,相信也會漸漸的改善這個問題。此外,小孩子雖然從小會從書本學習環保知識,但是孩子的教育不完全是由學校養成的,大人更應該要樹立起榜樣,告訴他們環境保護有多麼的重要,並帶著小孩子一同實踐,如此他們才能從小養成正確的價值觀,而不是學校學的是一套,回到生活中又是另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