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

銘傳大學法律學系學生 徐育愷
  「先生小姐,要買玉蘭花嗎?」

  隨著往來的過客,婆婆的叫賣聲從白天直到黑夜。自從兒子成了朋友的保證人接下一頭債務之後,家中的電話在深夜裡總沒停過。鬧到最後的結果便是婆婆正依靠著貧乏的救濟金跟每日賣花的錢勉強養活兩個孫女。

  「嬤嬤,爸爸什麼時候回來看我們?」才升小學的孫女懵懂的問起這難以回答的問題,想到這婆婆忍不住紅了眼眶,叫賣聲透著幾分無奈。

  在社會M型化走向下,『人權』一詞逐漸成為少數人的工具,得藉人權而行使的權利因人而異。單就近年間對於身體權所增各項判決(『居住安寧之人格權』-九十二年度臺上字第一六四號判例要旨、『生育自由權』-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1057號判決、『青春權』板橋地方法院98年訴字第2038號判決要旨參照)足見人們對於自身權利確實地隨著

  時間變遷而有更為寬廣的定義,然是如此,這些主張卻是正在賣玉蘭花的婆婆難以獲悉或享受;基於國家公益,立法委員應修正欠缺檢視的制度。愚以為關於我國經濟相關之罪章都應多加審視,舉凡詐欺、賄賂乃至財產來源不明罪均係變相奪取他人甚或全體國民應得之利益,此中利益即便僅係少許即足令眾多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擁有重獲新生的機會。

  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有能者應當致力於社會工作,體現民胞物與之精神而非空泛的微言大義。雖然處於難以平衡物質的世界,但是沒有任何人可以蔑視他人求取生存的努力和尊嚴。

  環保群眾大聲地對工人們吆喝著各種高亢的斥罵聲,這讓年輕的工頭相當為難。他不了解這片土地在事實上並不適合耕作,也不懂抗議團體所說的溫室效應或是什麼太深奧的字詞;他只知道今天如果還沒能把貨給交上去的話,他和這群弟兄得要肩負照料的家人只能去挖樹根不然就是喝西北風。在他還沒想到方法的時候,一顆石頭先對他的腦袋打了聲招呼......不知位於何方的雨林中,自然環境和生存需求的抗爭再次上演。

  走過森林,人們會開闢出道路,為了能越過小溪所以又搭起橋樑。懂得思考的人類不停的在這個世界上建立起屬於自已的權力,卻又遺忘掉自身僅不過是一時的過客而忽略了大自然駁斥聲。

  在倡導人權的同時,請放低身段去傾聽那無力反應以及無法反應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