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富有的人生:成為終身學習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吳明烈

壹、前言

  成為富有的人,是每個人夢寐以求之事。富有包含精神與物質兩個層次。物質富有的人,不一定是個精神富有的人,而精神富有的人卻往往比物質富有的人,更能體會出人生的真諦與生命的價值。個人在追求富有的過程中,方法可以有很多種,但一定少不了學習。學習的英文為learning,其實也蘊有earning的意義,易言之,學習即是獲益。每個人在一生中都至少會開立一個以上的金融帳戶,同時也都期待著帳戶裏的數據能節節高升,然而,人生尚有許多珍貴的帳戶,諸如學習帳戶、知識帳戶、智慧帳戶、健康帳戶與人際帳戶等。一個真正富有的人,通常少不了上述各種帳戶,而欲豐富上述帳戶資產,則需透過繼續學習,方能有效致之。因為,學習正是一種財富,惟有學習富有的人,才是心靈富有與知識富有的人。終身學習乃是創造一生財富的最佳途徑,而個人實有必要成為終身學習者。有鑑於此,本文首先探討終身學習的五大支柱;其次分析終身學習者的特質;再則提出個人的終身學習策略;最後則論述個人如何成為終身學習者。

貳、終身學習的五大支柱

  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來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二十一世紀國際教育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為探討並規劃人類未來的教育走向,特於一九九六年發表《學習:內在的寶藏》(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報告書,迄今仍深深影響全球終身學習的發展。終身學習的最佳途徑即是促進每個人學習如何從事學習。然而,基於傳統生活型態的重大改變,人類尚有更重要的需求,需要深入認識他人與整個世界,因為在今日的世界中,人類最缺乏的是相互瞭解、和平交流與和諧共處。基於上述主張,該報告書提出了終身學習的四大支柱,而這四項學習內涵亦被視為教育的重要基礎。此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for Education)有鑑於社會變遷的快速,則在二00三年所出版的《開發寶藏:願景與策略2002-2007》(Nurturing the Treasure: Vision and Strategy 2002-2007)一書中,則另外提出了終身學習第五支柱的概念。以下分別敘述終身學習的五大支柱(吳明烈,2004; Delors, et al., 1996; UNESCO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2003):

第一支柱:學會與人相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認識他人及其歷史、傳統與價值觀,藉此創造出一種新精神,促使人類以智慧及和平的方式實現共同的理想,並解決無可避免的衝突。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樣的想法是個烏托邦,然而這樣的觀點卻是一個必要的烏托邦。

第二支柱:學會追求知識(learning to know)

  科技的進步、新型態的經濟與社會活動,促進變遷的速度,因此,人類必須充分地整合通識教育,並選擇部份學科作為深度探索的內容。學習追求知識,是通往終身教育的途徑,同時也是終身學習的基礎。

第三支柱: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 )

  個人一方面要學會做事的方法,另一方面更應養成處理各種情境的能力。這種技能將愈來愈顯得重要,當個人在接受教育時,應經由妥善安排使其能夠從工作計畫或社會工作中,獲得發展這些能力的機會。在未來的社會中,應廣為暢通學習與工作的交流管道。

第四支柱:學會發展(learning to be)

  學會發展,曾經是UNESCO在一九七二年《法爾報告書》(Faure Report)中所強調的觀點,這項觀點至今益顯重要。展望二十一世紀,每個人需要學會獨立自主、並且更具有判斷力,同時對於團體目標的達成,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此外,每個人的天賦就如同被埋藏的寶藏,需經由適當的途徑開發,以獲得充分的發展。

第五支柱:學會改變(learning to change)

  《狄洛爾報告書》發表後,在國際間引起了甚大的迴響,足稱為繼《法爾報告書》後,影響各國教育發展與革新最鉅的一份重要文件。而值得一提者,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終身學習的四大支柱,除了應繼續受到重視並進一步具體實踐之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研究所則在二00三年所出版的《開發寶藏:願景與策略2002-2007》文件中特別提到,有必要增加終身學習的第五支柱「學會改變」,以促進個人、組織與社會順應與引導變遷的能力。處於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時時善察改變,並透過學習以發展個人因應改變與主導改變的能力,已成為人人必備的一項生活要件,

參、終身學習者的特質與實踐策略

  終身學習者意指終身學習的實踐者,能在生命全程中持續進行學習的個人。成功的終身學習者,亦為自我導向的學習者,不僅知道如何學習,同時亦能將之有效地付諸實踐。欲獲得上述技能並成為自我導向學習者,則首需培養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因此,必須重視學習者的獨立自主,以及發展個人學習的責任(Griffin & Brownhill, 2001:63)。終身學習是一項個人化的事情,個人的學習並非僅有單一模式可供遵循。學習可以是經過規劃或偶發的發生。人人必須開放思想並充分察覺到環繞在周遭的學習機會。學習機會具有四項範疇(Holmes, 2003:10):

(一) 個人發展(personal development):發展本身的人際互動與個人內在的技能及能力。

(二) 規劃發展(planned development):遵循著正規的課程,譬如學位與技術證照以及生活中所受到的訓練等等。

(三) 偶發發展(accidental development):在生活中未經計畫而發生的學習。

(四) 經驗發展(experience-based development):從做中學,包括從實務中精進技能與能力,以及透過角色模範的觀察學習。

  柯伯(David Kolb)的學習模式闡述了個人的學習歷程及學習偏好的決定。評估個人的學習型態,可以提供塑造學習經驗的基礎。學習歷程遵循著以下四個步驟,而形成一個永久繼續性的循環(Holmes, 2003:112):

(一) 具體經驗(concrete experience):學習者從經驗中學習。

(二) 反省觀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對事件的反省、考慮其他的行動方向並且尋找事情的意義。

(三) 抽象概念化(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透過邏輯分析而形成抽象概念。

(四) 行動實驗(active experimentation):透過審慎的行動以測試新概念的應用情況。

  根據柯伯的學習模式,以下四種學習者類型相對應於上述四個學習階段(Holmes, 2003:112-113; Longworth, 2003):

(一) 行動主義者(activists):相對應於具體經驗。有些人在學習歷程中偏愛行動甚於思考。這類型的人信賴直覺更甚於邏輯,並且喜歡在真實的世界情境中更甚於在教室內的學習。嘗試錯誤是最主要的學習方法。

(二) 深思熟慮者(reflectors):相對應於反省觀察。這類型的人著重於審慎考量事情正反面,並且在行動之前採用廣博的觀點與資訊。符合這種類型的人,比較喜歡觀察學習並從他人之處學習。時間對深思熟慮者而言是最大的問題,他們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充裕的時間。

(三) 理論家(theorists):相對應於抽象概念化。這類型的人從事學習,較喜愛經由抽象思考而甚於採取行動。理論家喜愛將從事研究當作是學習歷程的一部份。

(四) 實用主義者(pragmatists):相對應於行動實驗。這類型的人最好能從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實用主義者比較喜歡接受提示、建議以及實用的成功步驟而更甚於從事研究。他們通常接受已經被普遍接受的智慧。

  培育終身學習者,則需使其充分掌握各種學習機會,並了解個人的學習型態與學習歷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for Education)在二00一年所出版的《二十一世紀終身學習的省視》(Revisiting Lifelong Learning for the 21st Century)一書中,指出終身學習者具有以下四項特質(Medel-Anonuevo, Ohsako & Mauch, 2001:9-12):

(一)積極具創造力的探索者

  終身學習者不會單純的對環境事件機械地反應,而是一位積極的探索者與創造者,其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係根據個人的假設、知覺、熱望、價值、態度以及認知型態等。終身學習者同時亦能預期未來的發展,進行驗證假設以及創造。學習是一種學習者及其學習環境的交互作用。人自從出生即會選擇性的注意不同環境的刺激。而即使在學習語言之前,幼兒已能思考與問題解決,這些科學發現證實了學習者幾乎從出生開始,即相當聰明並且展現出能力,以及試圖積極探索並察覺學習環境。

(二)反省的行動者

  學習是一種促進學習者反省生活與環境的過程。就此而言,學習機會提供者、學習材料與學習活動必須經過妥善的組織,以促進學習者如何學習。終身學習必須透過學習者的自我省察以建立反省的能力。此外,亦需鼓舞學習者積極的參與問題。學習者必須自我質疑與批判學習的過程及結果。學習者的理解力與學習過程及成果的自我管理,乃是發展自我反省力的兩項重要基礎。

(三)自我實現的行動者

  學習動機可分成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當個人的學習是愉悅的且重要的,則是內在動機;而當學習係依賴於獎賞而產生行動,則為外在動機。當學習者的基本需求獲滿足之後,則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人類的許多行為均源自於內在動機。自我實現、好奇心以及探索是人類行為的驅動者。

(四)學習的統合者

  對終身學習者的挑戰乃是思考、感受以及行動的統合。眾所周知,認知驅使了人們的行動。近幾年來,多元智慧概念(multiple intelligences)包括了情緒智慧(emotional intelligence),同時日益受到廣泛重視。高爾曼(Daniel Goleman)指出情緒智慧涵蓋自我意識、衝動控制、堅持、熱情、自我動機、同情心與社會靈敏(social deftness)。舉例言之,許多人都知道運動對於健美與健康的必要,然而,大部分的人卻無法持續的規律運動,或許是因為人們對於這方面的認知瞭解並未產生效果。人們必須將思考變成行動,並且感受到運動對身體所產生的直接效果,因此,統合思考、感受與行動極為重要。另外的統合觀點,涉及到管理學習機會、利用校內與校外、正式與非正式等各種學習環境,並且跨越廣泛的學習內容。

  此外,根據肯狄等人(Candy et al)的發現,終身學習者均或多或少具有以下優點或特徵(Divis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University of Western Cape, 2004):

(一) 好追根究底的精神
1. 喜愛學習。
2. 好奇心與好問。
3. 批判精神。
4. 理解監控與自我評估。

(二) 寬廣的觀點
1. 跨領域的認知。
2. 至少知道一項學習領域的知識,是如何被創造出來,以及了解該領域的方法學或實際的侷限性。
3. 寬廣的見解。

(三) 資訊素養
1. 能至少取得一項學習領域當前的主要知識。
2. 至少能在一項學習領域提出可供探索的問題。
3. 具有能力在寬廣的脈絡中探出、評估、管理以及使用資訊。
4. 具有使用多種媒體以檢索資訊的能力。
5. 能夠解讀各種統計及圖表等不同資訊。
6. 能對資訊進行批判性評估。

(四) 個人主體的認知
1. 對於自我的價值以及自主權具有積極概念。
2. 自我組織的能力,如時間安排以及目標設定等。

(五) 完備的學習技能
1. 知道個人的優劣勢以及喜愛的學習型態。
2. 無論在何種脈絡中能找出適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3. 能瞭解學習的深淺不同程度。

  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已廣為人知且廣被接受。然而,如何發展適合個人的終身學習策略,進而廣泛培育終身學習者,則是一項重要課題。質而言之,個人的終身學習策略可遵循著成長模式(GROW model),是項模式規劃出了個人所欲達成的目標及其所採用的方法,共包括以下四個步驟(Holmes, 2003:162-178):

步驟一:確定目標(Goals)

  確定目標同時涉及到個人生涯以及所需要學習的事物。為避免目標流於空泛與抽象,在此步驟中,必須能夠清晰回應以下問題:

1. 從現在開始的三年內,個人希望達成何種目標?
2. 個人將如何知道已經達成這項目標?
3. 個人將如何察覺已經達成何種目標?
4. 當個人已經達成這項目標時,將會知道了什麼?
5. 個人如何掌握目標的實現?
6. 為達成這項目標,個人將需要何種資源?

步驟二:了解事實(Reality)以及何者需要改變

  透過個人已經知道以及必須去知道事物的評估,以體認到哪些與目標有關的事情正在發生。在這項步驟中,個人必須能夠回應以下問題:

1. 個人現在了解到哪些實況?
2. 何者目標尚未達到?
3. 需要發展哪些技能與知識?
4. 需要遺棄哪些技能與知識?
5. 個人已具備哪些技能與知識但並未利用,並且需要進一步更新與活用?

步驟三:決定選擇(Options)

  一旦確定目標,同時亦已了解到現況與目標之間的落差,之後即是決定如何具體終結落差。在此階段中,以下幾項問題必須能清晰回應:

1. 確定個人可以做些什麼,進而有所改變。
2. 有哪些可能的選擇?
3. 有誰可以提供協助?
4. 個人會面臨到哪些壓力,包括時間與財力等等?
5. 假如這些壓力可以排除,個人將會採取什麼行動?
6. 哪些選擇令個人最感興趣。

步驟四:後續行動是什麼(What)

  最後一項步驟即是行動規劃並且促進行動發生。在前面三個階段中,個人已建立起終身學習策略的基礎,在此階段中,則是要評估個人如何根據所決定的選擇,進而具體實現目標。以下各項問題,尤其重要:

1. 後續步驟是什麼?
2. 這些行動有無對準目標?
3. 何時採取行動?
4. 將會導致什麼結果?
5. 如何確保這些後續行動具體展開?
6. 何者需要去了解?
7. 如何獲得所需要的支援?

  終身學習者的培育,除了有賴終身學習體系的建立,以提供人人適宜的學習環境與機制之外,更重要的仍是社會成員能對於學習產生熱愛並且樂於繼續學習,願意在生活中隨時與人分享學習的樂趣與成果,如此一來,人人具備終身學習者的特質與能力,整體社會瀰漫著學習的氣氛與文化,進而塑造出當代社會的新學習文化。

肆、成為終身學習者

  投資於學習,也就是對於知識與人力資本的投資,而這也正是人類文明持續向前邁進的最佳動力。衡諸古今中外許多成功的人物,均或多或少具有終身學習者的特質,因此,一個有效率的終身學習者,往往也是成功的人生經營者。成為終身學習者,涉及到理念、態度、行動、能力與習慣等層面,以下論述如何成為終身學習者:

一、 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與態度

  理念與態度會影響到行動。整體言之,具有完整終身學習理念的人,比不具終身學習理念的人,較會積極參與於終身學習活動。成為終身學習者的第一要件,即是需要建立起良好的終身學習理念與態度。個人必須對於終身學習的理念有完整的認識,並且培養出支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如此,才能成為終身學習的實踐者,而這正是邁向成為終身學習者的關鍵第一步。

二、 發展終身學習能力

  徒有終身學習理念,尚不足以成功地扮演起終身學習者的角色。個人要有效率的從事終身學習活動,尚涉及到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與發展。終身學習的關鍵能力,則包括學習如何學習、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外語能力、資訊科技能力等。

三、 妥善安排終身學習計畫與時間

  終身學習是一種有目的的學習活動,包括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等三種型態。每個人的對於自身的終身學習活動,應有完善的規劃與安排,並能進一步投入時間加以實踐。對於成人而言,尤其是在職人士,常常以沒時間為由,而排斥繼續學習。然而,沒時間參與學習,往往只是一種藉口,而不應成為理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於一九九七年在德國漢堡所召開的第五次國際成人教育會議中,倡導「一天一小時;一年一星期」的的成人學習理念,呼籲人人均應日日年年不忘學習,進而成為終身學習的實踐者。

四、 善用各種學習方法與途徑

  「學習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終身學習社會中,學習方法益為多元化。個人進行學習,不需侷限於特定的方法,而應積極擴展多樣化的學習方法,以豐富個人的學習經驗與知識內涵。學習的方法與途徑,可以包括對話學習、經驗學習、旅遊學習、網路學習以及行動學習等等。善用多樣化的學習方法與途徑,將可增進出個人對於學習的新感受,同時也有助於各類知識的吸收。

五、 善用各種學習資源

  善於學習者,處處無不是學習之處;時時無不是學習之時;事事無不是學習之事。處於現代知識社會中,每個人所擁有的學習資源,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元,只要善用之,必能促進個人終身學習活動之進行。終身學習資源包括軟體資源與硬體資源,諸如人力資源、機構資源、書刊資源、電腦資源與網路資源等等均是可貴的學習資源。若能廣為善用私人與公共的學習資源,將能進一步創造並累積學習資本與學習資產,而有助於個人成為有效率的終身學習者。

六、 參與團隊學習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個人獨自學習與團隊學習,均為終身學習活動所不可或缺。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組織學習或終身學習的理論與實務的發展,均重視到團隊學習的發展。透過良好的團隊學習,將可透過團體動力學的作用,而產生綜效(synergy),達到1+1>2的效果。團隊學習的方式,可以包括參加讀書會、學習團體或學習社群等方式進行之。若在終身學習的過程中,能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參與,並且彼此分享學習的過程與成果,則學習成效將更能被激發出來,同時也會產生學習的高附加價值,譬如擴展人際關係及促進社會參與等。

七、 從事自我導向學習

  自我導向學習強調學習者必須能夠自行擬定學習目標,進而據此尋找有效的學習資源,並加以實踐以逐步實現學習目標。在此過程中,一切均以學習者為中心,考量到學習者的需求與特性。自我導向學習是一種強調內控與自主的學習,人人均應具備這種自我導向學習的意向與能力。雖然,外控導向的學習活動也有其效果,但個人若欲成為有效率的終身學習者,則必須養成自我導向學習的能力與習慣。

八、 促使學習融入到生活

  當學習與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且成為生活中的一件要事時,則往往較具成效。在終身學習時代中,「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生活與學習的界線已然模糊,不再是涇渭分明。個人唯有將學習充分融入到日常生活與工作情境中,才能促使學習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並能應用學習的成果到生活情境中,提升生活品質與工作效能。

九、 養成樂在學習的習慣

  學習會帶來改變與成長;學習是一種寶藏與財富。終身學習所能帶來的益處,已無庸置疑。終身學習既然具有高價值的功能,個人從事學習自應成為一件快樂的活動。快樂學習或樂在學習除了有賴於學習環境與外在因素的配合之外,個人則更是關鍵因素。個人應當將學習當作是一件有意義且快樂的事情看待,而積極參與之並能樂在其中。當一個人在心境態度上能夠快樂學習與享受學習時,學習的經驗則最為難忘,而且最能產生成效。因此,養成樂在學習的習慣,乃是成為終身學習者所不可或缺。

十、 進行終身學習成效評估

  投資於學習,是生命中一件美好的事物。終身學習的進行,應該有其實質成效,如此,方不致於徒勞無功。因此,個人必須對於本身的終身學習進行成效評估,以了解進步情形。個人終身學習成效的評估,應兼顧到對終身學習的各項投入、進行過程以及結果產出等方面。透過成效評估,除了一方面了解成效之外,亦可發現問題與需要改善之處,進而促進個人終身學習活動的持續進行。

伍、結語

  終身學習者即競爭優勢者;非終身學習者即競爭弱勢者。處於快速變遷的知識社會中,人人均需具備三度的涵養,亦即「知識有廣度;專業有深度;學習有速度」。個人唯有兼顧到知識廣度、專業深度與學習速度,才能有效因應變遷並主導變遷,而終身學習正是打造上述三度的利器。

  學習是一輩子的寶藏,也是生命中可帶著走的饗宴。本文明確指出,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追求知識、學會做事、學會發展與學會改變,乃為終身學習的五大支柱,人人均應在一生中擁有這五大支柱,並能善用這五大支柱所產生的力量,創造出富有的人生。此外,終身學習者也是一個積極具創造力的探索者、反省的行動者、自我實現的行動者以及學習的統合者。終身學習者均或多或少具有特定的優點,而個人的終身學習策略可遵循著成長模式(GROW model)加以實踐。本文最後則從多元的觀點,提出成為終身學習者的方法與途徑。當前世界各國正致力於學習社會的建構與發展,雖然,這項願景的落實仍還有一段漫長的過程要經歷,然而,當社會中愈來愈多的成員,愈能樂在學習並且進而成為終身學習者時,則全民終身學習的願景必然會逐步實現。
  

參考文獻
吳明烈(2004)。終身學習:理念與實踐。台北:五南。
Delors, J. et al. (1996).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Paris: UNESCO.
Divis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University of Western Cape (2004). Towards Indications for Lifelong Learni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Retrieved August 3, 2004, from http://www.uwc.ac.za/dll/conference/papers/indicators.htm
Griffin, C. & Brownhill, B. (2001). The Learning Society. In P. Jarvis (Ed.), The Age of Learning: Education and the Knowledge Society (pp. 55-68). London: Kogan Page.
Holmes, A. (2003). Smart Things to Know About Life-long Learning. Oxford: Capstone.
Longworth, N. (2003). Lifelong Learning in action: Transforming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London: Kogan Page.
Medel-Anonuevo, C., Ohsako, T. & Mauch, W.(2001). Revisiting Lifelong Learn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Hamburg: UNESCO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UNESCO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2003). Nurturing the Treasure. Vision and Strategy 2002-2007. Hamburg: UIE.


學經歷簡介
現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學歷: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教育學院博士Ph.D.
德國柏林洪堡德大學博士後研究暨訪問學者
經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教授、所長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創辦人
教育部、國科會、資策會等部會多項重要計畫主持人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人力資源發展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人事行政局組織學習核心工作圈委員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人事行政研究發展獎勵徵文評審委員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型塑學習型政府行動方案考核作業評審委員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課程規劃諮詢委員
教育部數位學習政策白皮書終身學習組召集人
教育部老人教育推動小組委員
教育部建立全國性社區教育學習體系領航計畫諮詢委員
資策會國家數位學習政策諮詢委員
中彰投縣市終身學習推展委員
社區大學評鑑委員
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監事、理事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數位學習學會理事
政府部門及企業教育訓練機構講座
古典音樂台觀點交響曲節目主持人
(吳明烈教授學術網頁http://adumlw.ccu.edu.tw)
研究領域:
終身學習、組織學習、知識管理、學習型組織、成人教育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