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的省思

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系四年級大學生 吳筱涵

  台灣還能承受幾個莫拉克?這是我看完正負2度C紀錄片的第一個念頭,看著那些受難者的遭遇,我們又何嘗忍心由他們來承受全世界人類所造成的結果?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對於地球的資源予取予求,人類的利益永遠是放在前頭,有多少人有遠見看到後果?人民沒有,我們的政府也沒有。在全球氣候變遷的進行式下,台灣被評為第一波的氣候難民。

  去年來了第一個莫拉克帶走了小林村近500人,氣候專家說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莫拉克等著我們,要帶走多少人還不知道,誰也說不準誰是下一個,而台灣的領導人們關心的是下一輪政府輪替是否可以大獲全勝。在荷蘭,一次破紀錄性的災難為荷蘭人民建立起治水大工程,讓他們思考如何該與洪水共生存;反觀在台灣,破紀錄性的災難只為台灣帶來了一座紀念性的公園,我們到底能不能再多做一點?又該如何多做一點?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的作者Friedman提到,我們需要的是站出來的年輕人而不是一群整天在facebook上發言的年輕人,石油能源的說客在政客的耳邊鼓吹,另一邊可以與之抗衡的力量卻在網路的世界自得其樂。很不幸地一大部分的年輕人正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不在乎外界發生了什麼大事,也不認為自己有責任為地球做些什麼,在面臨能源危機的二十一世紀裡,依舊浪費能源;在面臨地球即將反撲的關卡,依舊執意做自己,怎麼樣才讓新一代的年輕人意識到這一切,我想我們應該要從小培養起新一代年輕人的公民觀,教育新一代的人如何在環境與人類利益中求得平衡。

  從這部紀錄片中,我看到了氣候變遷帶來的劇烈影響,但我也看到了各國領袖在面臨這個迫切的議題仍不放棄個人利益,或許沒有這麼簡單,但是卻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到底什麼時候這些人才會懂得替地球多想一些,而不是除了金錢,還是金錢。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開發中與已開發國家無法達成共識,是多麼令人傷心的一件事,開這個會議應該是為了人類的生存,人類的生存不是建築在金錢上而是環境,但是會議中的前提還是無法脫離金錢利益,如果地球的反撲可以帶走這一群人換來另一群懂得愛護地球的人,我想我會期待世界末日的來臨,還給地球和其他生命一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