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的責任

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系四年級大學生 謝欣璇

  人們過去大肆的濫砍樹木、任意的使用免洗餐具、濫殺動物以賺取利潤以及過度的浪費自然資源,把原始的森林樹木都破壞殆盡,現今的環境,正處於地球暖化與近日以來地震等天災頻繁的時刻,舉凡臭氧層破洞、酸雨、沙塵暴、水災及火山爆發等等所造成的災難,讓許多的家庭失去了家人與長年安身的房屋,使人們不得不開始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

  面對大自然肆無忌憚的反撲,人們應該團結起來,以攜手合作拯救地球,並且節約能源、集合各國人才來共同研究如何解決問題,以節能減碳並提倡與宣導環保的重要性,當年核四廠的停建也正是環保意識抬頭的一個徵兆。

  台灣從資源回收開始做起,起初大家認為垃圾分類非常的不方便,但是從學校開始擴及到各個社區、甚至到城市及鄉村,漸漸的資源回收再利用已經成為了生活習慣之一,如今若是垃圾桶沒有分類,反倒是令人不知所措,這證明了好的習慣可以養成,資源的再利用不僅使垃圾量大減,更可以讓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環境更加美好。

  此外,從前購物都是人人一手塑膠袋,出門在外也都是使用免洗筷,但人們已開始會自行攜帶環保筷出門外食,減少了竹筷的使用量,顯然是拯救樹木的好開始;前幾年政府開始推出買東西時,塑膠袋需要另外購買,積少成多,而且塑膠袋也會造成多付那一兩塊錢的心理負擔,因此為了節省開銷,出門隨身攜帶購物袋就成了大家省錢的第一步,而也是愛護環境的一大步。

  現今的社會,永續經營與綠色消費的概念已經逐漸開始普及了,例如現在各大飲料店都會有使用環保杯的折價活動、便利商店也不主動提供免洗的餐具、有機食品的增加,使農地不被化學肥料及農藥給污染、太陽能發電等等,皆是人類愛護地球的表現。

  對於個人而言,只要能出一己之力,簡單的使用環保杯及環保筷、平時做好資源回收的垃圾分類、外出時自備購物袋少用紙袋及塑膠袋、多走路或騎腳踏車、少開車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不購買貂皮大衣、多購買與支持有機食品、隨身拔掉插頭及關電源以節約能源,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節能減碳做環保,只要每個人的一個小動作,相信很快我們的地球就能夠有嶄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