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環境

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系四年級大學生 劉禹農

  文化一詞,是『人文教化』的簡稱,是人類社會價值系統的總和,其所涵蓋的範圍就是人類活動的一切範圍,文化也是人類社會的專屬語,有人類才有文化。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使個人行為能力為集體所接受的共同標準,而其共有的內容如語言、文字、習俗、思想、國力等;文化必須透過學習得來,並非透過遺傳而天生具有;文化是以象徵為基礎,而其中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文字和語言,也可透過其他內容如圖像、動作、行為等來解讀文化中的重要內涵。

  千萬年前,文化是因地制宜,因各地的氣候地形等環境的不同衍生出不同的
文化內涵,文化間彼此也沒有交集,隨著人類工具的進步,人類的活動範圍逐漸擴大,不同文化間的交流,使得文化開始受到外力的影響,模仿、衝突、取代、弱肉強食的的戲碼開始不斷的上演。到了現在,拜科技所賜,我們可以在家裡觀看到地球另一端所發生的事情,文化的界線逐漸模糊,人類的文化正逐漸整合邁向一個地球的文明,而在這整合的漫長過程中,人類還有很多的事情等著去體會和學習。

  文化有什麼樣子的責任?回顧過去,人類之所以發展至今成為地球的主宰,除了有聰穎的大腦外,靠的並不是歧視、踐踏其他文化,而是尊重、協助和合作,人類並沒有特別強壯的四肢,也沒有適應惡劣環境的高強本領,唯有透過彼此合作,甚至是單向的利他主義,才有辦法孕育出和平美好的社會,所以「尊重」必須納入文化的每個構面之中,人與人之間、兩性之間、種族之間、年齡之間、職業之間、人類與其他物種、甚至是人類與地球之間。自古以來人類所面臨的關卡大部分來自於大自然的挑戰,而「人定勝天」這樣的詞彙,就成為人類引以為傲的象徵,過去,我們與大自然競爭,起初地球是默默忍受,隨後是發出警訊,現在是無情的反撲,因此,尊重在文化中除了在人與人間運作外,我們必須將它擴及至人與萬物之間。文化與環境間的關係不斷在演變,環境限制創造出各地不同的文化,人類基於自己對於進步的需求而想突破環境的重重限制,卻換來環境對於人類文明的反噬,文明的進步與環境保護必須取得一定的平衡,人類生命的利基-地球才能提供安全也舒適的環境給永續的萬物。

  文化的內容深深影響人類的行為和觀念,因此尊重要成為世界普世價值,必須讓尊重的概念深入每個文化的內容之中,而且尊重的內容除了人與人間的尊重,也必須包括人與萬物的相處。除此之外,避免灌輸大量的「競爭」觀念,適度的競爭有助於進步,但是過度的競爭卻會造成許多不理性且危害自然和社會的行為,取而帶之,合作與互相幫助是必須加入文化教育當中的重要因子,未來的思考方向,將不是傳統經濟學所說「個人利益最大」,而是「團體利益最大」,這點在人類文化逐漸收斂為一並且要成為地球領導種族的過程中必須要好好的反省與思考,才能為人類的福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