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溫情

無前日暉帛琉國際渡假村協理 朱思雲

  久別重逢的一位晚輩,在家庭聚敘時送給我一本書,「吃朋友」,題領是〝吃〞必是因為她知道我愛吃、懂吃,當然更會做吃,大有寶劍贈英雄之意,我欣喜這份珍貴的禮物,恰入其時的帶進我已漸淡去對美食的興味和老齒鬆衰的無趣生活念想裡。

  作家簡媜的書名,就取的寫意,參與饗宴的當然是朋友,藉由擅長廚藝的黃照美女士,烹調鋪陳出菜引子的場景,經由每一道不同菜餚的出處,根由每個人敘述不同的生命故事,每個故事俱都感人肺腑,賺人熱淚,圍座舉箸的說、聽、人,彼此交會出心靈羅織的流水席,從〝吃〞是生活微小課頁,竟能延伸出如許壯闊的高貴情操,和細緻的友誼交融,故此,美食就不僅僅是滿足食慾的唯一了,對照的三分之一頁,圖文並茂的食譜,每道菜也因而躍然出它不平凡的姿態與樣貌,有了真生命的呼應。

  反觀時下,美食充斥成這個社會的顯學了,生活周邊大小林立的餐館、小攤、小販,儼然蔚為一道道台灣獨具的風景?,電視、平面媒體,鋪天蓋地喧嘩在你的耳眼,真正俗艷有之,淹蓋了存在著的該有的吃食文化的底蘊和無遠弗屆的人文契連,美食被招展抖落的,只會是享樂後的廚餘。

  我人生史記的食物版開端,是在物資貧匱的眷村年代,戰亂倖存的螻蟻,不知是「冒生」或「冒養」,猶如失親的孤雛,全靠左鄰婆、右鄰媽的愛心,用五湖四海的吃食餵養大,吃進的每一樣食物,就吃進了記憶的深處,鏤刻心版,也藉由參與和幫協,學習到食材轉化為食物的粗淺認知,成為日後我烹調人生的啟蒙。而最最教化我的是懂得用感恩和付出走我的人世路。

  也許是生命的必然,成長後的職場生涯裡,媒體工作的多方觸角場域,充納了最多的是酒筵、飯局,每每在紛雜應對的同時,都還能專注在桌面呈擺的菜餚中,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當作是工作之外的重要課題,無形中提昇了評品的能力,再付諸實際的揣摩、探索、實驗,一道道用心用情的食味,成了與朋友分享生活的最大意趣,〝到你家吃飯〞也成了扣我門扉的律令,我卻甘之如飴的永遠深情以待,那般的歲月裡,著實繪出了我人生另一幅豐盈的彩畫。

  朋友的讚美、鼓勵,開個餐廳就編織了入夢。二十年前人生軌道更迭,寄隅南太平洋的島國,為了生存立足,評估餐飲業應是觀光鏈裡最好的選項,於是那個一直在我細胞裡蠢動的夢想終於實現了,我開辦了當地第一家中餐館;苦於島國落後,食材有限,除了巧思變通,不惜成本從台灣進口諸多原材料,憑著毅力和信心,要在各國人籍的觀光客眼前,呈現出來自台灣道地的中式料理,也是宣揚文化的最好捷徑。除了營生,而我最想關注的一群是與我一樣異地打拼的台商朋友,拋除菜單外的私房菜,成了大夥兒他鄉凝故知的最佳工流,逢年過節倍思親,中國人不可免的應景食物,更是「捨我其誰的使命」,儼然變身成為當年眷村婆、媽動人的化影;歡喜的做,歡喜的分送,在握接每個真心回謝的音容裡,吃食,不僅僅是撫慰了共同的鄉愁,也憑添了我另一階段人生的精神內涵。爾今退休了,決定回國的那一刻,餐飲的行業雖已劃下了句點,因情有食, 因食牽情的生命扉頁裡,翻過的都是濃濃的菜香。

  最近參加了一個特殊的聚會,吃食當然是主旋律,可令我驚讚的是,主邀人善念和慈心的發想,她退休後,穿梭在各類志工的行列之餘,仍潛心研發出許多養生的美食,她辛苦操作的每一?,都灌輸出健康攝食的理念,以家為點,教吃又教做,座中人,雖只是她持之以恆的一小波,波波聯動,每個人都成了再轉播的種子,讓更多人吃出健康,吃出美暇,是她無所求的仰望,那是何等的胸懷與溫情,每道菜都成了珍品,璀璨的滑入腹中,更在心田深處。

  吃不僅僅是為延續生命,更不僅僅是吃奢華、吃時尚、可以是吃朋友,更可以是吃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