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蕈息

台灣大學山地農場職員 黃靜芬

前言:   一般的習慣用語中,蕈類是指能產生明顯子實體的真菌。真菌由於個體不會移動,在生物兩界說的時代裡,被劃分在植物界,但如從真菌的組成構造、功用和近代使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在在證明真菌應另立一個與植物界有區分生物界-----真菌界。

  真菌與植物最大的不同在於真菌缺乏葉綠素,其細胞壁含幾丁質成分。真菌因缺乏葉綠素,無法行光合作用,不是生產者的角色,而是扮演重要的分解者角色,而以腐生、寄生、共生的形式來獲得營養,而營養體通常具有分枝、隔膜之菌絲體。一般皆能進行有性和無性繁殖,有性階段產生之孢子為子囊菌孢子或擔孢子。

  在地球上真菌可以說是無所不在,分類上的歧異度很大,種類非常多。就體型來說,小的有肉眼看不到僅數微米大小的酵母菌,需要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得到,而大的則有直徑達數公尺的大型多孔菌。

  日常生活中我們較熟悉的真菌通常是讓食品發酵的部分,如:製作麵包或釀酒的酵母菌。此外在醫療上廣泛被應用的抗生素---盤尼西林,是從青黴菌所提煉出;還有許多可食用的真菌,如:香菇、洋菇、木耳等。真菌除了食用及醫療用途外,在大自然界中真菌參與生物遺骸或有機質的分解過程,從而加速物質的循環再利用,如:木材腐朽菌。總之,種類繽紛繁多的真菌在自然生態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與人類的生活更息息相關。

一、蕈類的特徵:

  (a.)一般的習慣用語中,蕈類是指能產生明顯子實體的真菌。子實體往往是用肉眼觀察真菌時唯一可以看得見的部分,形狀如我們所熟悉的具柄傘形的菇體,其重要特徵如圖(一)。也是分類、鑑定的重要之一。

        (b.)孢子印:許多真菌其散放出的孢子可作成孢子印、孢子印的顏色可以做為分類鑑定之依據。例如,所有的蘑菇都擁有暗褐色孢子。其它種類孢子印通常呈黑色、白至奶油色或紅色、紫色、暗褐色。比較罕見的如綠褶菇,其孢子印為綠色。

  製作步驟:首先是從新鮮的標本上切下蕈傘,然後蕈褶朝下置於紙上。黑紙可襯托出淺色的孢子印;對於不詳的顏色,可將蕈傘的一半放在白紙上,另一半放在黑紙上。滴一滴水在蕈傘頂端以保持溼潤。然後玻璃碗蓋起來,安置數小時或一個晚上,然後,小心地拿走玻璃碗和蕈傘之後,孢子印就露出來了。

二、蕈類的生活型態:

  蕈類一旦形成菌絲體且定居下來之後,就必須找出繼續成長和生活的途徑。型態不同的真菌生存方式也不同。許多真菌必須和活的夥伴,諸如一棵樹,建立互利共生的關係(稱作菌根),而使雙方都得以存活。有些所謂的腐生真菌可以分解死亡的物質,還有一些真菌會殺死植物或動物,這種稱為寄生。又因為能夠分解死亡物質又能提供適當的生長條件給其他生物,所以真菌可說在環境的生態平衡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A.共生:真菌與其他類生物間形成共生關係,於彼此皆有利。

地衣

   例如:a.地衣即是真菌與藻類的共生體。       b.絕大多數種子植物的根系與接合菌內生菌科的種類形成內生菌根關係,此可幫助植物對於土壤養分的吸收。       c.雞肉絲菇與白蟻巢的共生:雞肉絲菇是白蟻所種植的重要糧食,而白蟻的巢窩與分泌物,卻是雞肉絲菇賴以維生的必要養分,它們就這樣相互利用,以維持「共生」的生活關係。白蟻種植雞肉絲菇歷史,迄今已不知有幾千萬年,但人類卻尚未能解開其栽培技術之迷。

雞肉絲菇

  B.腐生:許多真菌參與生物遺骸或有機物質的分解過程,從而加速大自然中物質的循環利用。腐生性真菌如以棲息地來分類,則可分為二類,即木生性與非木生性真菌。

    a.木生性真菌:又稱木材腐朽菌,根據其利用木材成份類別之不同,又可細分為以下兩類:

      1.材白色腐朽菌(白腐菌):其可分解利用木材之木質素和纖維素。木材之黃褐色顏色主要因含有“木質素”,因此當木質素被分解利用後,木材將退色或變成白色,例如相鄰小孔菌。

相鄰小孔菌

      2.木材褐色腐朽菌(褐腐菌):它們只能分解利用木材纖維素而留下木質素,木質素為褐色,因而經它們腐朽過的木材變成褐色。

      3.非木生性真菌:是指腐生在非木材之有機質上的真菌,例如:動物屍體及其排遺、植物的枯枝落葉及土壤內之腐植質等。如:軟菇多屬於這類真菌。

  鬼傘菌

  C.寄生:這類真菌可以侵入活的寄主生物體內,且對寄主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例如:冬蟲夏草即是蟲草菌寄生昆蟲;寄生在樹木上之有害木層孔菌。當然,大部分寄生性真菌也都具有腐生能力,也就是當它們把寄主生物殺死後,仍然繼續利用其殘體當養分,以達到完全利用剩餘價值;這類真菌又稱「兼性腐生真菌」。

三、傳播方式:

  真菌的繁衍能力很強,每株子實體可產生的孢子都是數以萬計以上,不可勝數,甚至只以少許菌絲即可繼續生長繁殖。以下介紹幾種孢子傳播方式:

    1. 彈力:孢子在釋放時藉由壓力,將孢子彈射出去。例如:水玉黴。
    2. 水和風:當雨滴落在馬勃的子實體上時,因為壓力使得孢子逸出,然後再由風吹送開來。例如:馬勃、地星菌。 馬勃    地星菌             
    3. 動物:子實體放出特殊的氣味,吸引蒼蠅咬食,藉此附在動物體上而傳     播出去。例如:細皺鬼筆。 細皺鬼筆

四、真菌可分為五大類

<一>褶菌類

  褶菌類是屬於大型擔子菌中的一群,主要特徵為菇體軟質、易腐爛,大部分具有菌蓋、菌柄及菌褶三大部分,一般稱為傘菌或軟菇。它們生長發育很快,菇體生長期也較短(數日到數週)。

<二>非褶菌類

  非褶菌類亦屬於大型擔子菌,但主要特徵剛好和褶菌類相反,其子實體非褶狀,而呈孔狀、齒針狀、平滑狀至褶稜狀,其中除了牛肝菌目的菇體肉質較軟、生長期較短外,其他非褶菌類的菇體常呈扇形,多半無柄或柄短,質地則革質化、木栓化至木質化,也就是一般俗稱的硬菇,生長期較長,從數日至數年,甚至數十年都有。

<三>腹菌類

  腹菌類雖然也是擔子菌,不過腹菌的子實層卻包裹在菇體內,稱為「被果型」,所以一旦擔孢子成熟後,菇體便會主動破裂,將孢子釋出。這和稱為「裸果型」的褶菌、非褶菌、膠質菌類不同,後三者的子實體皆裸露在外,當擔孢子成熟時,可以將孢子直接釋放出來。此外,腹菌大多生於地面或地下,菇體形狀多樣,繁殖方式也相當獨特有趣,一般熟知的腹菌有馬勃、地星、鳥巢菌及長裙竹蓀等。

<四>膠質菌類

  膠質菌類包括木耳目、銀耳目、花耳目、其主要特徵為菇體軟骨質有彈性、且潮溼時呈膠質狀,所以又稱為果凍菌類。在顯微鏡下觀察膠質菌類,可發現它們的擔子和同擔子菌類(包括褶菌、非褶菌和腹菌類)的相比十分不同:木耳目的擔子有橫隔,銀耳目的有縱隔、花耳目的呈叉狀,而同擔子菌類的擔子通常不見分隔,且多呈棍棒狀,因此這類大型真菌也被稱為異擔子菌類。

<五>子囊菌類

  子囊菌類的孢子主要生長在子囊內,稱為子囊孢子,與擔子菌類(包括褶菌、非褶菌、腹菌和膠質菌類)的孢子主要生長於擔子柄上,稱之為擔孢子有所不同,因而自成一類。子囊菌的體型大小不一:有小到肉眼看不見、大至數公分;形態也各式各樣,常見的有球形、盤形、棍棒狀及馬鞍狀。而一般熟知的子囊菌有炭角菌、盤狀、冬蟲夏草及羊肚菌等。

參考文獻: 1.吳昭其 1992 台灣的蔬菜(三)  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2.吳聲華、周文能、王也珍  台灣高等真菌──子囊菌與擔子菌的認識  國立自然 科學博物館。 3.張東柱、周文能、王也珍、朱宇敏 2001  大自然的魔法師──台灣大型真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4.湯瑪斯.萊梭 1998  蕈類圖鑑  貓頭鷹。 5.周文能、 張東柱  2005  野菇入門   遠流。 6.周文能 、張東柱  2005   野菇圖鑑---台灣四百種常見大型真菌  遠流。 7.王宗慈、 吳美麗 、曾俊明、 曾聰賢  2005  探索真菌教室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環境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