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顧者

聖保祿醫院居家護理師 簡淑華

  依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資料得知台灣至少有50萬的失能長者和身心障礙者需要家人協助日常生活,每名投入時間約6.54年並有25%照顧者至少照顧10年以上,每天的工作時間更長達14小時,在如此的照顧模式下往往令人疲累不堪,並且犧牲時間、金錢與健康,卻得不到他人的支持與肯定。

  莊奶奶:「我很不喜歡我們家的老頭子住院,不是醫院不好,也不是醫術不好,而是大家都會說我沒有幫他準時翻身、拍背和做運動。我照顧他已經10年了,醫師、護士講的我都知道,但是他們都沒有替我想想,我都快70歲了,我先生神智不清的每天躺在床上,什麼事都要我幫他,這10年我只讓他住院過2次,破皮1次,難到我這樣做的還不夠好嗎? 」簡短的幾句話,似乎訴說著請不要只有關注爺爺的病痛與治療,請認同照顧者的毅力與付出,不要只見外在的缺陷與不足,而忽略了內在的孤寂與悲傷。照顧的工作勞心和勞力,卻不易顯現出價值,也因此讓照顧者不知如何表達和敘述自己的付出與努力,面對他人的質疑和挑剔,也只能默默接受與承受,也因此讓許多家庭照顧者出現許多生理和心理疾病。

  家庭照顧者期望大家能給予他們多一點的時間、多一點的關懷、多一點的支持,聽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化解他們內心的衝突、釋放他們內心的孤寂,容許報怨、容許指責、容許自私、容許他們擁有自己的時間,進而創造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