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

國立政治大學校友 杜奕萱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以下一段對話:

  男友騎著機車載著女友在斑馬線前等待綠燈,此時看見路口有位貌似來自西方的外國人拿著地圖尋找著方向,兩人出現了以下對話:

女:他看起來好像找不到方向耶,我們去幫他好不好?
男:為什麼?他又沒有主動來詢問我們,而且現在我們停在馬路口也不是很方便。
女:可是他看起來好可憐,萬一他待會迷路怎麼辦?
男:那我問你,如果今天拿著地圖的是一位看起來像從東南亞國家來的人,你會想主動去幫忙嗎?

此時女友沉默不語。

  看到這段對話,相信多數人心中自有答案。近年台灣的外籍人數不段增加,人群結構也有漸漸轉型的趨勢,不論是引進外籍勞工的普及化,或是日漸增多的外籍配偶,以及其所孕育之下一代,已成為台灣社會的新族群,而我們這些在地的台灣人對這些外來族群,雖然談不上是以歧視的態度去對待,但對這些多數來自東南亞的人們,還是免不了有種優越的心理。但矛盾的是,我們這種優越感,在面對來自西方國家的人時,卻又會自動消失。一樣都是外籍人士,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我們態度上的差異?以最簡單的方式來說,就是國力強弱。如果在國際社會上用國力來區分各國家的強弱勢,那麼其縮影亦可反映在社會上個人的社經地位。

  從上述的對話,其實可以從幾個面向探討:作為優勢者的立場時以及處於弱勢時,我們如何尊重他人並得到他人尊重。當我們在社會上是擁有較多的權利,就更應該要有包容不同意見的雅量,唯有放下自身的執著,才能夠真正做到尊重每個不同的個體,避免衝突及仇恨的產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希特勒的一念之惡,引發的不僅是猶太人種族滅絕的危機,造成的是更多國家捲入戰爭,為的只是人性的貪婪和那致命的種族優越。時至今日,雖然種族間的歧視已不復當時嚴重,然唯有放下成見,已開闊的胸襟去包容不同的人、事、物,人類才得以和平共存,才得以談人類的永續發展。

  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們是上述對話中的東南亞人,我們該如何在社會上自處?其實這不禁令人想起多年前台灣人出國時,總是被冠上髒亂、吵雜的既定印象,其實這些也不全然不對。筆者想說的,其實就是人必先自重,人才重之。舉的簡單的例子,社會新鮮人常被提醒上班的穿著,不是太隨意,就是形象不夠專業。年輕人想表達自己的風格固然沒錯,但當社會上對於專業的形象有既定標準,我們的穿著透漏的訊息便不僅是個人風格,更涵蓋著我們對自身專業的尊重,我們是否以慎重的態度來看待這份工作以及自己的價值,當我們表達出我們的重視時,才能夠期盼對方以對等的態度回應我們。

  所有生存在這社會的人類,都希望得到尊重,當人人願意放下心中成見並以真心對待彼此時,才能互相尊重,人權才得以受到保障,才能期盼我們生存的社會是和諧、舒服的,這是世界公民的權利也是責任,唯有人人從自身做起,從尊重自己開始,才能夠懂得如何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