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了沒?.

國立羅東高級中學校長 游文聰

從金融海嘯談起

  這次金融大海嘯對全球的經濟造成非常大的衝擊,有的國家(如冰島)幾乎破產,百年的跨國大公司(如雷曼兄弟、通用汽車),一夕之間,宣布倒閉。大家都在追究原因,因為如果沒有對症下藥,以後還可能再發生類似的災難。英國著名經濟學者與全球化專家,被世界經濟論壇譽為「明日全球領袖」的赫茲(Nereena.Hertz),她認為只重視金錢地位、錢財富裕、虛名品牌,而不重視真實價值的傳統資本主義是這次金融海嘯的罪魁禍首,並稱之為「Gucci 資本主義」,因為愈來愈多證據指出,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的差距正在擴大。她提出唯有以合作為價值,以集體利益為核心,重視分享的「合作資本主義」(Co-op Capitalism)才是未來的出路。赫茲說,行為經濟學研究已經證實樂善好施是人類的天性;合作、分享、集體利益將是這個年代的最顯明特徵。(《天下雜誌》417期pp.26-29)

  對一個青年而言,要搞懂資本主義,並不容易,也不是那麼重要。但應該聽說過Gucci名牌包,合作、分享、集體利益等用語也時有所聞,這些竟然跟這次金融海嘯扯上關係,很值得我們深思與玩味。
  
升學與文憑的桎梏

  台灣的社會文化一向重視升學與文憑,學生常被教育成只要把書讀好,其他的就不要管了。升高中與大學是目前最大的瓶頸,也因此產生許多教育問題,縱使這幾年大學指考的錄取率都已高達95%以上,七分就可以上大學,但在迷信名校的風氣推波助瀾下,學生的升學壓力並沒有減緩;我們可以從補習班並沒有減少,升學參考書仍舊暢銷,高中學生留校夜讀的人數未曾下降,就可以得到印證。因此對許多青年來說,高中生涯可能都不是很美好的回憶。

  然而縱使大學讀了名校或熱門科系,畢業後也不保證可以覓得好工作,這次失業潮,高科技產業受傷最嚴重。所以有人怕到了,就用延畢躲在校園裡,也有人乾脆「宅」在家中,成了尼特族。所以只把書讀好,並不能讓自己的人生就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ckson)從心理學的觀點將人類的發展依年齡區分成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發展任務與危機,青年正處於風暴期,面臨自我認同的發展任務與角色混淆的危機。在我國因為教育制度與社會文化的誘導,將青年的心力都導引到升學與知識的追求上,反而忽視了人生路上許許多多必然會面臨的議題,如我們為何而活?我們將如何過生活?我們要如何活出精彩的生命等。
  
生命的莊嚴與豐富

  從前面十六封信的討論中,相信你已體認到人生的內涵何其多元與複雜,必須觀照與學習的層面又豈止升學一項?從「人生三問」開展出一系列議題,每一項都跟你的成長與人生幸福有密切相關。這些生命功課,並不會因為你只是青年就可以豁免不用面對,更不可能「只要讀好書,考上好學校」,從此就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升學與文憑無罪,但是,為了升學而扭曲教育的本質,犧牲正常的生活與學習,則是本末倒置,過莫大焉!或是把豐富而莊嚴的人生歷程,只化約成升學與文憑,則是太過天真而不切實際了!

  生命教育所探討的議題(如前面17封信所探討的),本來就是生而為人者都會面臨的,更是教育的本質所在,所以孫效智教授認為:生命教育其實是教育本質的再復興運動。有鑑於此,教育部在93年8月發布實行的「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通稱九五暫綱),將生命教育列為選修科目之一,更在預定99學年度施行的「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中明確規定,每一高中生在高中三年中,至少必選各一學分的「生命教育」與「生涯規劃」。這看似小小的改變,其實是教育對社會長期呼告的一種深刻反省與回應,這不啻是進步,更是意義深遠的教育改革。

因為「關懷」所以「卓越」

  以我個人在高中服務的經驗,鼓勵多元的學習,開展學子的創意與自信,比拼命加課,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錄取「醫學院幾個,國立大學幾個」更非評量教育成效的唯一指標,讓學生知道自己所為何來,如何活出有義意的人生更為重要!培育「知識與科技的菁英」同時,更應教導這些孩子尊重人性,因為知識是工具,如水如火,善者用以載舟發電,惡者用以覆舟燒殺,工具無知,唯人而異!

  因此羅東高中嘗試以生命教育作為學校發展主軸,除了各學科專業的正常教學之外,各處室與教學研究會共同建構一套完整的「以生命教育為主軸,注重全人發展的校園文化營造方案」,讓每一位進入高中的學子,自始業式進學禮至畢業成學禮,都可以在各種課程與學習活動中深切探索生命的內涵,發展道德思辨的能力,學習愛與付出,進而了解生命的價值、實踐人格的統整。因為我們相信讓每一個學子具備「關懷」的特質,才能造就出屬於新世紀的「卓越」。
  
以正式課程的實施,建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培養「悲智雙運」、「知行合一」的現代公民,是生命教育的目標所在。依現行高中課綱的規劃,生命教育類共有八科目,每一學期可以依學校的狀況開設一至二科,但以現實環境,學校如能開設「生命教育概論」(新課綱定名為:生命教育)一科1至2學分,已屬難能可貴。根據我們的調查,目前已有數十所高中在高一開設生命教育概論一科,雖尚未全面,但已有了好的開始。因為完整與有系統的課程,才能協助青年建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由於生命的莊嚴與豐富,科技的日新月異,生命教育已成為專業學科,相關的專業知能研究與日俱進,蔚成龐大完整的體系,粗略膚淺的觀點,已不足以滿足現代學子的需求,所以我們衷心的期盼,全國高中都能開設生命教育的專業課程,學子也必須用心研修生命教育相關科目,方能有系統的探究生命教育相關議題。
  
所有的學科都是生命教育的一環

  常有老師會自我介紹說我是教國文的(或數學、英文等),我會建議老師,應該說我們是透過國文科(數學、英文等)教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專業科目是工具,「人」才是教育的目的。所以每一位老師都是生命教育老師,扮演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與人師的角色,而不僅是專業知識傳播的教書匠。

  但有一個概念必須澄清,雖然只要是老師就必然扮演生命教育老師的角色,但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要挪出自己有限的教學時數,進行「生命教育」相關學科的教學,因為術業有專攻,生命教育的專業課程就交給生命教育專科老師教,各學科教師就專注於自己的專業教學。

  你一定會認同:以熱忱來引導學生學習,以耐心來陪伴學生面對困逆,用身教、言教做學生的人生典範,就是最好的生命教育老師。從小至今,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深遠、印象深刻的老師,留在我們腦海裡的,大都是老師的言談舉止與殷切的關懷,而不是老師的教學內容。
  
以體驗課程觸發生涯發展與生命價值的探索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聽過、看過,知道了;做過、體驗過了,才會感動。生命教育有較多的情意教育,除了知識的講授,更須透過教學設計,安排各種體驗活動,親身體驗後再分組討論、分享,會得到許多深刻的觸發,期盼學子能將內心的感動轉化為具體行動。
  
掃地、掃地,不掃心地空掃地

  古人教育子女,要求黎明即起,灑掃庭除,除了養成孩子早起的習慣,更培養勤勞與服務的人生態度。所以打掃工作不僅是勞動服務而已,也是品德教育的一環。日本人鍵山秀三郎即以掃廁所磨練個人心志,更進一步推廣惜福、感恩的理念,因此他所經營的企業日益發達。他在日本成立了「清掃學會」,台灣統一企業就將這樣理念帶回台灣,在他們的企業體系內推廣,得到非常好的回應,所以他們更進一步推廣到社會與學校之中。

  我們認為這是很好的生命教育體驗課程,尤其在少子化的現代社會,孩子大多養尊處優,父母甚至認為孩子到學校只需讀書,打掃工作應外包。造成許多年輕人不願意從事打掃工作,態度敷衍,更不知珍惜自己的生活空間,隨意亂丟垃圾。有鑑於此,羅東高中安排新生於始業輔導中,由校長、主任與導師領導參與清掃學習,彎下腰,蹲下身,用雙手,逐一將廁所清掃得煥然一新,藉以培養陳之藩先生在〈哲學家皇帝〉裡所說的:「做卑微的工作,樹高傲的志氣。」更由精密細緻的清掃,培養「凡事徹底」的工作態度,也從清掃外在環境的髒亂,體認更要清掃髒亂的根源:心地──偷懶、自私、缺乏公德心、自大等心靈垃圾。

  我們觀察到同學們從最初的抗拒,面帶不悅,但在師長以身作則,認真投入帶領之下,同學們慢慢的也能認真參與,臉部也漸露笑容。每次打掃完之後的分享,都見證到參與同學的突破、成長與服務他人的喜悅。這也是羅東高中新鮮人蛻變為羅高人的必要歷程,也將成為他們生命中的重要回憶。更讓我們理解到,統一企業為甚麼是年輕人最想要參與的台灣十大企業之一。
班級樹──十年樹木

  生命教育的學習是終身的課題,孔子是最佳的典範:十五歲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就如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發展理論,每一階段都有其重要發展的任務。我們設計或參與體驗課程都需要避免趕流行跟著熱潮走的毛病,流於膚淺與無法持續,必須有配套措施,就像人生應日有所進一樣。

  在環保與生態保育的普世價值下,各級學校也常發動校園種樹的活動,但種完樹就好像完成了,過一段時間後常因乏人照顧,這些樹就枯死,反而成為負面教育。生命的課程需要永續經營,我們讓班級認養「班級樹」,並設計一本「班級樹護照」,以十年為期,十年樹木,希望每個月都須有觀察與照顧記錄,並將班級樹交接給下一屆學弟妹,將成為學生留在學校的成長見證。

  我相信你們對飢餓卅體驗營一定不陌生,除了30小時的體驗人飢己飢的胸懷,更期盼能在日常生活中將他化成對弱勢關懷。還有各種具有豐富意涵節慶,如母親節、教師節、聖誕日等,學校都會推出各種體驗課程,更期盼孩子不僅是行禮如儀,也能用心體會,藉此喚醒深埋其中的意義,因為意義來自於詮釋。

以溫馨的學習環境潛移默化,增進生活素養

  我們在媒體上都看過類似報導:小孩子從小被父母親人隔離,沒辦法與外界接觸互動,當孩子被救出來之後,語言溝通、人際互動、心智發展等都受到嚴重斲傷,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沒有豐富的環境來充實幼小的心靈,造成無法彌補的缺憾。在印度也曾發現小孩被狼群收養,導致其行為習性完全跟野狼一致。

  學校教育過程中,除了老師的身教、言教之外,環境教育最能發揮潛移默化的功效。東坡先生〈廬山東林寺偈〉:「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校園中的所有建設、裝置,都可以作為生命教育的場所,營造一個充滿溫馨與感動的校園,是建構一個生命教育學園的必要條件。

  以羅東高中為例,因為地處多雨的蘭陽地區,我們利用四通八達的風雨走廊作為「情境布置」的展場,將藝術融入校園環境,讓同學於日常生活習於藝術的薰陶,進而提升其美學素養及鑑賞能力。

  每個月辦理「中庭音樂會」,務期絃歌不輟。更藉由「發現校園之美」,培養同學對學校的認同,及展現創意的新眼睛。建構「文學步道」,營造一處可吟、可歌、可詠的心靈休憩站。圖書館成立「蘭陽書坊」、「閱讀李潼」,追懷典型在夙昔。寬敞專業的羅高藝廊,定期不定期辦理「藝展」,提供師生發表平台,更是藝術素養的最佳培育所。

以好奇心來探究人生

  這些類似的活動,存在我們的校園周遭,就看你是否願意將你的心靈觸角往外延伸。在日劇「女王的教室」中,阿久津老師有一段精彩的說法,正可作為呼應:「好公司、好學校、好職業、就能保障好人生嗎?學習不是一定要去作的事,而是想做才去做的事。往後你們會遇到許多許多不知道或不能理解的事,會遇到許多覺得很美或是很期待、覺得不可思議的事。那個時候,會想知道更多的事,變成自然想學習的人。沒有好奇心和探究心的人,不算是人類,是比猴子還要低等的!不想了解自己生活的這個世界的人,能說自己會什麼嗎?進了好大學、好公司,不管到了幾歲,如果想學習的話,什麼都能做到。失去了好奇心的那一瞬間,人就像死去一樣。學習並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要成為優秀的大人。」

  不管是在學校或離開學校,以好奇探究的心去認識這個世界,好好的活著,欣賞生命的每一時刻,這是決定人生能否幸福的重要態度。別忘了!能夠決定幸福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