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風災後心理重建工作

帶著生命塵封的痛,洗滌受創孩子的傷

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所教授  柯慧貞
*撥開生命塵封的痛

  八月上旬在澳洲開會,由不斷重播的新聞看到台灣莫拉克風災的無情;而由國外回國後,卸下行李,立即施以及自己可以協與訓委會幹事湘婷聯絡上,了解災區學校受創情形與教育部政策措助之處。當時,國內充滿支援災區同胞的大愛氛圍,訓委會同仁與南區輔導中心吳松林主任告知(教育部正進行大專院校認輔災區學校的心理重建輔導工作計畫,而尚有2間小學(民族與民權國小)尚待認輔)期待我能帶著專業心理團隊參與,協助認輔災區的2間學校。而台灣臨床心理學會也不斷傳送人員培訓與災難心理衛生相關資訊;研究室博班研究生李昆樺也熱心投入災區工作,並不斷號召其他研究生一起投入;發揮臨床心理的專業與愛心,協助災區朋友。

  深夜靜下來,坐在書桌前想著是否與如何參與災後心理重件工作時,一如往昔,先問自「參與此工作的意義是什麼?在下階段生命旅程中,參與此工作的生命意義為何?」看著電腦中李昆樺的電子信件,也讀著一封封學會與臨床心理師921地震災後重建經驗與危機評估介入教材的分享;想著吳松林主任溫暖、堅定、誠懇的期盼話語,我也試者去同理經歷災難的感受;而一幕幕多年前塵封的懼痛,也再度湧上心頭;想起幼年時候與哥哥們在嘉義公園湖潭划船,不慎溺水的情景,當時沉落水中恐慌,懼怕不會被救起來的無助,再度浮起;雖是事隔多年,如今依然感受到一些心悸與驚慌之痛。接受,接受,也又聯想起高中時期的游泳課,無法頭入水中的恐怖經驗。多年後,當自己唸心理系後,才理解幼年溺水的影響與游泳的障礙之關聯因素。撥開這段塵封的痛處,讓自己感同身受地深刻體會到災區孩子可能的傷痛,最後就抉擇了再忙也要規劃時間來以自己的專業與生命經驗伸手陪伴有需要的孩子一起洗滌此風災的創傷;由於PTSD原非自己專研主題,也就更要求自己更要從服務過程,與從學童的生命經驗用心學習。

*洗滌受創孩子的傷

  2009年已飛逝;但我在秋冬一季再度譜下碩實的生命成長樂章…。九月初認輔了民權國小後,在行政溝通後,展開災後心理重建的三級預防計畫。亦即在針對全體師生所實施的一級預防工作中,台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業春吟理事長號召臨床心理師熱心夥伴與成大團隊全校師生們提供安心與減壓的介入,並提供風災因應與情緒調控的輔導課程。二級預防工作,則是每月透過篩檢問卷、教師轉介集團體輔導課程中的觀察,來篩檢PTSD、憂鬱或自傷的高關懷群學生,並進行早期介入,以預防情緒與行為問題發生;而三級預防工作則是針對已出現PTSD、憂鬱或自傷同學由臨床心理師提供心理輔導與必要的醫療資源整合。同時,也為了此工作,自己大量閱讀創傷壓力疾患(PTSD)相關文獻,一方面仔細觀察與反思服務內容,一季的服務工作也讓自己的學習大豐收。

  在一級預防工作中,國內許多資訊所提供的是以團體進行安心(或減壓)(即Debrief的做法。然而,搜集國外文獻資料,又指出此種做法,若是要預防PTSD,其效果未被實徵研究所支持。而我也)觀察到以團體運作De- briefing的效果如同文獻所提到的,有其限制;雖然,透過心理教育使經歷災難個案可認識風災與風災下的壓力反應,並較可預期與接納自己這些身心反應。然而,Debriefing操作中,較難使經歷災難後的人充分敘說複雜的創傷事件內容與歷程,故對於要減除個案因創傷不安而不斷運用逃避方法的不當因應方式與要降低其潛抑的不安之效果較為有限。同時在一級預防工作中,也發現教師、家長的角色很重要,對其實施心理重建的教育也相當重要。但是可用教材大為不足。例如:很多家長與老師本身也歷經風災,他們自己也有強烈的焦慮與憂傷情緒,可能因此而使得孩子學習到大人的情緒反應,因此,如何協助家長與教師本身具有良好因應創傷的資源是重要課題。另外,大人也常要求孩子不要再談、不要再想或談論風災的事、感受及反應,以免更難過或使其他學生難過,這種觀念可能使得孩子過度使用逃避因應方式,因而,增高PTSD發展的危險性。不過,仍要感謝一些老師們的投入與學習,有些老師們也透過學習改變了觀念,逐漸能接納、鼓勵,並與孩子一起面對、分享及整合其災難經驗。因此,在面臨全球災難不斷,教師與家長的培訓教材,是未來需要有系統去努力建構的要務;針對此部份建議教育部與政府相關單位宜補助或委託製作方便廣為宣導的學生、教師、專業心理人員及一般民眾之網路學習教材;未來災難心理重建課程,應是學生、家長、教師與輔導教師、心理專業人員的重要知能。

  在二級預防工作方面,發現這次風災廣為應用的,由陳莉莉臨床心理師等人改編的「大水怪篩檢問卷」欠缺本土實徵研究的信、效度資料,特別是篩檢點(5分)的診斷效度,應一起累積資料加以建立;其他相關量表亦是如此。而在PTSD高關懷群與PTSD個案的介入方面,成大團隊這次經驗則發現認知行為成因分析與介入,亦適用於中高年級學童,並有其明顯效果。例如,以我個人所提供的認知行為介入來談,透過心理教育與對風災及其相關影響的歸因與解釋的討論,適時修正學童不當的歸因(因不聽媽媽話偷去網咖打即時通,而受上帝懲罰,家才被土石流毀掉;因貪玩亂丟石頭,才有土石流等)可以很快處理學童的自責不安;而在放鬆訓練與鼓勵後,讓個案在可承受的不安下透過想像、敘述治療來面對與洗滌原逃避的災難經驗,顯著緩解了兒童的焦慮;並協助個案由災難中找到正向意義與對其正向因應方式的成長經驗加以稱讚表揚,使個案逐漸修正原先逃避因應與負面認知,並增加正向面對與因應自我、環境及未來各種挑戰的內在抗壓資源。

*洗盡外在的風雨,洒遍心靈的陽光

  走過風雨與寒冬,小娟(化名)由低著頭不語,到盡情哭泣,最後,帶著歡樂與期待追求成為運動健將的夢想;小明(化名)揮別逃難的不安、惡夢、驚慌及自責,成為自許的小勇士;小珍(化名)勇敢說出自己不當的災難歸因後,不僅寬解了自認過錯造成災難的譴責,也打開一直自認不當行為導致家人生病的不當自責的枷鎖,她露出甜美的笑容。看到這一切,給了我滿懷的感動與滿足,又是豐碩的一季!!最後,也要感謝教育部補助的工作計畫經費與高雄縣政府的行政支援以及南區大專校院輔導中心吳松林主任團隊的支持以及心理夥伴們的經驗交流給我與成大團隊們這機會與災區師生們結緣,並從服務中學習;也感謝成大團隊們大家的努力與愛心,黃惠玲與陳怡群老師協助督導工作,朱育萱與李涵助教的主動積極與熱誠服務;因著您們,譜下2009年秋冬生動的生命成長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