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做起

朝陽科技大學/行政助理  徐雪真
  所謂的「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從人、事、物出發來搜尋囉!「人」呢?一定是小孩;「事」呢?一定是生活中的瑣碎小事?那「物」又是什麼呢?就是小物品等意思。到此不再賣關子了,其實筆者的「小」意指父母教導孩子的各項能力、行為及態度等,應從孩子小時且小細節做起。隨著大環境的改變,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當我們反省教育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不妨先想想自己,不管現在自己的角色是孩子或是父母也好,做每件事前是否曾想到其背後的果呢?

  父母常在閒話家常時,道出孩子的不孝順行為,但我們是否想過為什麼孩子不孝順呢?很簡單,當孩子小時,我們有沒有教導他要懂得分享,在吃東西或是當他人有需要協助時,再則,父母有身教嗎?以實際生活上的案例來談,當孩子自己在吃東西時,他有試著詢問爸爸、媽媽或長輩要不要吃,而大部分的父母都會說沒關係你自己吃,並回答「我不餓」。當孩子每次詢問後得到的反應都一樣時,之後就習慣不問了。從這簡單的對話,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家庭」是孩子社會化的第一個環境,如果在這時候沒有給予孩子適當的教育,過了關鍵期,將來我們就必須付出更多來教導孩子的行為。因此,孩子自然而然就不瞭解什麼叫做「孝順」,因為沒有環境讓孩子習慣「孝順」。在此建議父母,當孩子詢問時,即使真的不餓,也應該跟孩子說,可以吃一點點就好。這樣的回答不完全拒絕孩子的好意,也讓孩子學習到要懂得孝順,從小扎根並學習最基本的孝順之道。

  教育家「盧梭」(Rousseau)曾言:「上帝創造萬物皆喜,因人之干擾而變壞」,可見環境對每個個體的重要性,因為它影響著每個人未來的發展。再讓我們回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很多事情只要懂得從小細節作起,造福的不只是孩子的家人、照顧者,而是整個社會大眾喔!最後,筆者希望由這簡單的案例,讓我們舉一反三,運用到實際生活上,讓大家生活更多彩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