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人權不能被忽略

台灣大學心理系學生 陳映年

一、精神疾病患者之人權

  筆者的好友從小成績優異,國小國中都是第一名畢業,也順利成章的進入該地區的明星學府數理資優班,但他在大概高二開始因為對自己課業要求甚高,容易緊張,開始有一些生理疾病像頭痛、脖子緊等症狀,也出現失眠的現象,之後漸漸影響到精神狀況,最嚴重的時候住過精神病院,他在醫院期間,曾有一次去探望他,他的家人因為不希望他住院的事情被傳出去,因此來探望他的人很少,他見到我時高興的緊緊抱住我,頻頻說他好開心,因為終於有人來看他了,現在的他說話像3歲小孩子,速度很慢講不清楚,也因為吃太多神經方面的藥物,眼神帶點恍惚,當下的我淚水再也止不住流了下來,身為心理系的學生,我卻完全幫不上任何忙,看昔日好友如今變成這副德性,內心百感交集,卻有種說不出的無力感。

  那次與他談心的過程中,他跟我訴說了在裡面一些不太尊重人權的情況,為了控制這些患者的情緒,這些病患大多服用很重的安眠藥物,也因此晚上常常尿床,像是有一位女性病患,護士竟然不顧門口就有男警衛就直接幫她換尿布,讓她內心非常受創;另外也或許是因為護士們要值班真的很辛苦,對這些患者都很沒耐心,常對這些患者大小聲,認為這些患者精神有問題就不尊重他們,在跟他談心的過程中知道其實這些患者都還是能感覺出來的,只不過他們在表達方面出了點問題。

  這次的經驗真的給我ㄧ個很大的震撼教育,自己就是學相關領域的也許以後常常會面臨類似狀況,這是我第一次到精神病房,裡面的每個患者都雙眼無神,房間裡也因為尿床充滿了尿騷味,生活在裡面就像住在牢房看不到陽光,真的是很令人鼻酸。我覺得這些醫療人員真的應該將心比心,換作是自己或是自己的親朋好友,希望自己被如何的對待?也或許是沉重的工作量麻痺了這些醫療人員,那院方是不是應該多分配一些人力來照顧這些弱勢的族群,畢竟這些人的遭遇已經夠悲慘了,期盼能尊重他們最基本的人權,當然,也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人,筆者深信一定有不少有耐心、愛心的醫療人員默默的在付出,這些人是值得社會所嘉許的。

  另外近來媒體不斷報導、大家關注的「富士康跳樓事件」以及上述台灣有精神、心理方面困擾的人其實越來越多。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憂鬱症在2020年將和愛滋病、心血管疾病並列全世界三大疾病,當前憂鬱症造成之社會經濟成本負擔為疾病中第二名,更是造成生活功能失常的第一名,且根據2009年健保局統計,台灣一年吃掉之安眠鎮靜藥丸超過13億顆,平均一個人吃60顆/年,健保支出藥費早已突破10億元,且年年成長,學者估算,憂鬱症在台灣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超過350億/年。

  不只是台灣,其實中國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根據最新的「瞭望」新聞週刊,引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之數據表示,中國各種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已超過一億,且重症精神病患超過一千六百萬,變成中國社會之不定時炸彈,中共官方須盡快把這群體納入公共衛生體系。報導表示,精神疾病在中國疾病的總負擔為第一名,超過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和惡性腫瘤等疾病。各種精神問題約占疾病總負擔之五分之一,預估2020年,此比率將升為四分之一。不過,中國當今之防治體系薄弱,專業機構和人員嚴重缺乏。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計,到2005年底,全中國平均精神科床位密度是1.04張/萬人;平均每10萬人才有一位精神科醫師。

  以上的現象或許和亞洲整體風氣有關,在美國,一般民眾去心理諮商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就像去跟朋友聊聊天一樣,將心裡的不愉快、困擾說出來後人也較舒坦;相對的在國內當我們聽到有人去心理諮商,就會覺得這個人是不是精神異常、有問題,也造成國人羞於去心理諮商;另外經濟不景氣,大環境的不佳,很多人三餐能不能溫飽都成了問題,更遑論去心理諮商,連生理需求都無法滿足了,心理問題就更不用說了,Maslow 人的需求金字塔理論提到人必須從最基礎的生理需求的滿足,慢慢提升到心靈層次。但其實這是很嚴重的事情,因為當心理不健康,其實連帶的會影響生理的正常運作,就拿筆者自己當例子,筆者在去年的大概這個時候,因為對於未來相當徬徨,壓力很大,免疫力下降、抵抗力變差,導致小時候的過敏「異位性皮膚炎」大爆發,這一年下來真的是「生不如死」,活著就像是一種折磨,皮膚癢到非常難受,脫皮非常厲害,嚴重的時候根本不敢見人、照鏡子,嚴重失眠,整個作息大亂,那陣子真的是身心受挫,那種痛苦是旁人無法理解的。

  現代人獲得資訊的方式,大多是從媒體像是電視新聞、雜誌、報紙、廣播等,然而,一旦媒體有不實的報導,大眾就會得到錯誤的資訊,在這個利益薰心的時代,媒體為了迎合觀眾喜好偷窺名人隱私或是負面的報導,為了高的銷售量,常常有不實的報導,筆者週遭就有人有類似的經驗,你說a 媒體把你報導成b,這是非常可惡的,誤導閱聽人,讓民眾有錯誤的認知;所以當我們獲得一個資訊時,不應全然的相信,要理性的思考、判斷,也可以多聽不同家媒體同一件事情的報導作為比對,才不會被媒體牽著鼻子走。當然,其實我們閱聽人也有責任,能拒絕看一些負面、名人隱私的報導,相信狗仔隊也能改變報導的焦點,這是雙方都有責任的,而不是一味指責媒體。

  有句話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我想媒體也是,好的媒體可以帶給世人一些正向的報導,激發人心,像是大愛電視跟人間福報,常常有很多發人深省的感人故事;壞的媒體可以敗壞社會風氣,全在一念之間,像台灣很紅的數字周刊跟水果日報,把犯罪的過程鉅細靡遺的揭露出來,甚至附上漫畫註明,為了銷售量,唯利是圖,像最近「富士康跳樓事件」,我個人認為媒體要負部分的責任,畢竟大肆的報導自殺的新聞,會讓人群起效尤。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呼籲,自殺確實有潛在模仿性,媒體報導切勿強調是「第X跳」,因為這顯然有看好戲的成分,也易激發自殺邊緣或曾有自殺經驗者等高危險群「跟進」。

  面對連日來媒體大篇幅報導富士康員工跳樓自殺事件,衛生署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發表聲明,兼任該中心的執行長李明濱表明,從富士康事件受到社會關心之程度,不亞於名人自殺事件,但令人擔心的是,根據多項研究指出,此種自殺事件易引發「維特效應」,也就是模仿效應。李明濱表示,有些人在接收大量自殺事件相關新聞報導後,可能會更注意自身或身邊親友之情緒問題,但也可能從中找到自我合理化自殺的理由,或加深無助無望的感覺,激化自殺的動機,甚至是透過報導學習自殺的方法。

二、癌末、臨終者之人權

  筆者這學期在學校修了一門課「醫學與生死之倫理個案探討」,其中蠻大一部分的主題在探討有關「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是一種全方位的照顧,不僅僅是身心的滿足,它更強調人的最高需求的實現,也就是「靈」這塊,這部分筆者個人是感覺比較抽象,它強調一個人的自我實現,那種滿足是遠遠超過身心的。另外也不得不佩服醫療人員的偉大,他們必須同理心的照顧病患以及關懷病人眷屬,看到病人受病苦的折磨,其實他們內心也很煎熬難受,但他們必須堅持、不能倒下。安寧療護有一點我認為很重要的就是「非常的尊重臨終者」,因為有些病患已經無藥可救時,做在多的急救都於事無補,還不如最後能達成臨終者的心願,他們也好放下一些罣礙。

  「DNR」(不行心肺復甦術)有其重要性和存在價值,的確,當病人已經無藥可救時,與其一大堆不必要的急救措施讓病人更折磨、痛苦,還不如就什麼都不做讓其離開人世間。關於簽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國家也有蠻詳盡的程序跟立法,甚至還要見證人,可見其完備性。在過去大家對安寧緩和醫療比較不了解的時代,有的醫生雖然知道病人已經無藥可救,但還是要做一些急救「演」給眷屬看,這對病人實在是很大的身心煎熬,好在時代在進步,大家對安寧緩和醫療愈來愈了解,在這個情況下,病人跟病人的眷屬也可以獲得應有的尊嚴和尊重。影片「心靈病房」在最後的時候,醫生為了急救,不顧病人的尊嚴直接拔開病人的衣服,令人非常難過,當然,假使醫生在不知道病人已經不願意急救的情況下,他也是盡他的本分,但如果在知道的情況下還這麼做的話那就太過分了。

  最近衛生署署長楊志良「癌末急救、浪費生命」言論,遭批評發言不得體,他回應表示,「完整的生命包括死亡」,衛生署的立場,希望每個人活的好,但也可有尊嚴、沒痛苦的死亡。立法院社福和衛環委員會前陣子審查「化妝品管理條例修正草案」,立委楊麗環質詢時提到,癌末病人受到插管、電擊折磨,楊志良接話說,「浪費生命、痛苦,也浪費醫療資源」,認為安寧療護推廣不夠。他提到,到了生命末期,「我們是不是可以愛得快樂一點」,對生命真正的尊重,才是真正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