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是台灣人權理念的中流砥柱

立法委員 顏清標
  一年一度的媽祖繞境活動(4月16日到4月25日)剛結束,來自各地的十餘萬信徒組成聲勢浩大的進香隊伍,以鎮瀾宮為出發點,在九天八夜中徒步來回大甲鎮瀾宮與新港奉天宮。遶境隊伍跨越中部沿海四縣市(台中、彰化、雲林、嘉義),經過廿一個鄉鎮,八十餘座廟宇,跋涉三百三十公里路,表現出信徒對宗教的虔誠信仰。

  對於佔了超過台灣半數1200萬的媽祖信徒而言,媽祖提供的不只是心靈上的慰藉,同時也是台灣人對於社會關懷的人文主義象徵的展現。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媽祖繞境所到之處都有不少的信徒提供茶水,甚至是膳食。尤其在社會價值需要被界定的現代社會中,媽祖成為安定社會民心的力量,也是台灣社會保有人道關懷精神的重要關鍵,更是台灣人權理念的中流砥柱。

  早期寺廟扮演的角色可以說是一種祭祀圈,這是一種地緣關係,人們透過這種地緣關係,互相了解、認識,媽祖文化可以說是地方上人民心靈的慰藉、可以安撫人心,為民眾帶來希望,當然現在鎮瀾宮依然具有這樣的功能。

  但現今社會因為科技現代化在變化的同時,宗教信仰也在變化。宗教不是一個純靜態的事實,更是一個因著適應社會而不斷轉化的有機體。台灣社會經歷了921大地震與莫納克風災等重大天災的摧殘,整個社會面臨人心動盪不安的情況,媽祖代表的正是台灣社會人心安定的力量來源。鎮瀾宮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落實社會福利」的理念成立了鎮瀾兒童家園,照顧失去家庭照顧的兒童們,最多可同時容納四百人,目前已經進駐約50位兒童,充分展現媽祖的人文關懷精神與人權價值信念。

  台灣社會的人權思想注重於個人的安身立命,媽祖文化也正式由個人的信仰力擴大為人文素養關懷的象徵。尤其媽祖文化在台灣淵遠流長,媽祖的形象深植人心。

  不管是信媽祖也好,還是信佛祖、上帝、阿拉,宗教的主要功能,不但要解決人生的問題,同時也是傳遞文化、安定社會的主要力量。人人若肯真實信修正教,則諸惡莫作,人人存善良心、積善立德,自然能在各自的崗位上安居樂業。再加上媽祖文化已經被聯合國選為人類文化遺產,這不但是表彰媽祖文化對華人,甚至是全世界的重要性,甚至是華人聯繫的共同核心價值。這表示即使我們沒有加入聯合國,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共同的文化語言-媽祖,作為台灣走入國際社會時的溝通橋樑。

  我們也認為媽祖文化的交流模式是值得多加推廣的形式。往後還會有更多的媽祖文化的交流活動,不論是陸海空各種交通方式的往來,都可以讓台灣社會的共同價值發揚光大,未來在東亞地區的發展潛力相當雄厚,我們需要加快腳步,在全球化成為一股風潮的現在持續努力,讓媽祖文化不但成為台灣人權理念的重要支柱,也讓台灣能夠有更美好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