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關鍵成功因素之我見

台橡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常務董事 鄭大志

  個人從事化學工業之經營多年(最近退休),  因工作關係接觸到一些與環境/法規/稅務相關的事, 深深地感覺到許多可以做 & 可以做得更好的事務, 都因為某種原因沒有做出來.  個人以為可能是主管的單位(或是主其事者)沒有經歷深度之思考(沒有想透徹),  就急忙啟動,  等到發生了問題,  又因為已然上馬,  只好繼續挺進(美其名為'人在江湖');  孰不知錯誤的政策(+錯誤的流程), 是不會帶出好的結果的 .  就讓我用幾件個人親身參與過的案例來說明:

案例一 “廢輪胎回收”

  近20年前, 個人服務於一家跨國集團公司,  該公司有意為台灣的環境盡一份心力,  選擇了'廢輪胎回收'做為研討之課題;  身為該公司企劃部門的一員,  和同事除了分頭收集相關資訊以外,  也走訪了先進的歐/美/日國家之相關業者,  實地考察先進國度已然印證成功的商業化作業流程之後,  證實了只要相關法規能夠配套,  技術/環保/市場/財務各方面都是肯定的,  製程引進國內應該是相當可行的;  只是當時不瞭解國內廢輪胎回收流程的實際作業情形,  所以集團董事長同意只要我們的計劃能夠「自給自足(達到財務之兩平水準」,  就進行投資,  不賠錢作環保的利人利己是最高原則;  但是我們開始對國內'廢輪胎回收基金'之運作進行瞭解之後,  很快的就發現整個流程運作的大問題-----流程之前半段(由市場收集到進行切碎)已然用完了全部經費, 接手後半段(資源回收)的廠家不但已然無利可圖, 還勢必得賠上本錢, 因此國內的廢輪胎雖然已然回收多年, 卻只是化整為零, 社會大眾看不見整個輪胎被丟棄在各處, 但在鄉野之地卻不難看到碎成小塊的輪胎殘骸被棄置或掩埋; 這樣的環保成績其實只解決了拋棄的輪胎積水成為登革熱蚊蟲滋養溫床之疾病問題, 對於資源回收卻完全沒有貢獻.

  正確之道-----應該要對於國外執行成功的回收體系, 進行「關鍵成功因素」的完整分析, 重新制定(改善)我們的回收系統, 讓有誠意的廠家能夠樂於貢獻「社會責任(即在不賠本的前提下做環保)」, 即使廠家必須賠錢才能支持長期之投入, 也應該有稅法之設計, 讓業者在年度報稅時有適當的減免. 否則大家都淪為「動口君子」, 辦再多的研討會也不會有結果的!

案例二“能源政策vs核能電廠”

  多年前個人曾經參與過「核四公投」的活動, 後來快速的退出, 原因是我認為該活動的方向錯誤 : 我認為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利用輿論的力量追出國家的能源政策(&其中核能應該佔多少%才是合宜), 而非只繞著核四工程的存廢打轉(純粹落入政治操作之述求); 個人以為我們的政府不會(也不知如何)教育社會大眾-----應該好好利用公共媒體管道(例如公共電視), 告知社會大眾國家制定之能源政策中各種能源之使用是如何分析出來的、多久檢討(調整)一次、長期執行是依據何種藍圖(譬如核電廠汰舊換新的原則是如何進行的?)等;  並且在一些屬於次政策的課題選擇上, 讓老百姓用公投的方式參與, 採多數決的精神訂定(當然屬於執政高層的政策應由執政黨全權負責,不需公投), 這樣社會大眾有強烈的參與感, 在之後的執行上, 自然就少了很多無謂的抗爭!

  當然如果我們根本就沒有「能源政策」,  就應該趕緊請學者專家定出草案(別忘了善用公投), 否則以上所說的都必然歸零!

案例三 工業區開發”

  頭份工業區是台灣北部最早開闢的大型工業區之一(民國60年左右), 後來因為天然氣用竭而逐漸沒落, 進駐的廠家也隨之外移或凋零(目前只剩下三~四家工廠), 可是當民國90年左右生物科學園區開發時, 卻沒有選擇改造(現成的)頭份工業區, 而在十公里以外的竹南另行開發一個(全新的)工業區; 這樣的資源浪費(放著現成的工業區不用), 環境破壞(開發新的園區)居然是政府帶頭在做, 真是情何以堪!

  當然這些雜亂無章的混亂現象, 世界上很多地區(包括經濟先進的國家)都有類似的情勢發生, 譬如執行多年的酒精汽油(Gasohol)業務, 以加添酒精於汽油來增加市場汽油的供應量, 這種酒精是來自於玉米澱粉的發酵(以美國 & 巴西的工業規模最大), 但是這項工業廠家至今仍然需要國家大量的財務補貼(Government Subsidy; 等於是拿納稅人的錢去補貼用油人的荷包), 極不合理;  更不合理的是「玉米是糧食」, 拿民生(衣/食/住/行)必需品的糧「食」(發酵成酒精), 去補「行」車(汽油)之需求, 這樣是正常嗎? 這豈不是典型的「挖東牆補西牆」嗎? 所以環境保護的工作, 必須要在源頭(出發點)及系統設計的嚴謹度上做好功夫, 否則不但對環境沒有幫助, 說不定還產生後遺症(遺患無窮); 因此, 已然流行多年的「系統思考(System Thinking)」及「產品生命週期成本(Product Life Cycle Cost)」觀念的訓練,應該是政策訂定之政府單位公務員的必修課程, 沒有練成入門功夫之前, 千萬勿「倉促出招」, 先替我們弱勢的環境致最高謝意啦!

(好消息 : 國外已然發展出來新的生物科技,可以將無糧食價值的稻梗/麥梗轉化成酒精,不需使用到民生必需的糧食,這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