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即將來到,追求民主人權仍要繼續

台灣之友會青年部主任 高嘉瑜

  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事件在高雄發生,是台灣繼二二八以來最大的一波官民衝突,訴求民主、自由、人權的黨外人士遭到國民黨政府的軍事法庭以叛亂罪名囚禁,10年後的6月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北京政府以更嚴厲的手段鎮壓要求民主、自由的靜坐學生,用坦克車撲滅中國民主的煖火。今年是美麗島事件三十一週年,也是六四事件二十一週年,當我們檢視歷史的傷口,最為弔詭的是,台灣的政權又回到了國民黨手中,而中國的執政者同樣是當年的共產黨政府。

  當前的兩岸關係看似達到了新高峰,前所未有的和諧關係及兩岸同聲唱和「攜手打拚共迎經濟發展」的新弦律暫時取代了緊張的統獨問題,快速崛起的新經濟強權,似乎讓人們忘記了天安門廣場上淌著汩汩鮮血吶喊民主自由的那些學生。然而,在中國光輝亮麗的紅太陽背後,卻有著更巨大的陰影,當年六四的民運人士仍流亡海外或身處黑牢;中國還在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名進行網路、媒體等全方位的言論審查和思想監控;曾因參加六四入獄,近年發起《08憲章》要求中國進行政治改革的學者劉曉波,在憲章公佈前夕被拘留,迄今仍未釋放,六四之後,中國民運人士要求民主、自由的聲音不曾停歇過,但中國政府鎮壓異議的國家暴力也從未止息。

  近年以人權立國、民主成就就自詡的台灣,此時更應深刻反省可能正在發生中的民主及人權倒退,並關注六四。審視馬英九執政前,過去的18年來每年發表專文、參與紀念六四活動,而執政後的首個六四就在短短不到四百字的文稿中,讚揚中國的進步與變化,去年更避見六四民運人士,不克參加六四活動,其畏懼中共當局、不敢直言民主人權的執政態度令人失望。

  回首看六四,近眼瞧瞧已重新執政近兩年的國民黨,我們希望兩岸對話的基礎應立基於自由民主的共識,而不是只著眼於經濟的唯發展主義,更何況從不同的經濟學派角度觀之,台灣過度依賴中國經濟,究竟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靈藥抑或毒藥都相當值得商榷。六四事件即將邁入第二十一個年頭,當年趙紫陽的門生溫家寶已位居中國國務院總理高位,我們看到了溫家寶個人政治上的發展,但始終見不到對於趙紫陽、眾多八九民運人士、以及六四死難學生的平反,人權、自由與民主,在中國的土地上還是發不出枝芽,這並非中國的土地太過貧瘠,也不是人民無心耕耘,關鍵在於中國政權的本質始終沒有改變,如果台灣社會能形成共識,體認唯有中國民主化才是兩岸關係正常化的根本正途,馬政府應藉由兩岸交流,由台灣輸出民主和自由的養分,幫助中國現時民權的發展與過去六四的平反,六四事件才能脫離馬英九歷年來形式上的祭文哀悼,重新獲得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