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物自然反應看人類自我保護心態

山圓建設副總工程師 陳適宜

  隨科技發展、經濟繁榮,現代人擁有高度的物質生活享受,不幸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似乎益發疏離,尤其在全球化激烈競爭的潮流下,人們之間不自覺築起一道藩籬。從觀察許多生活小事情,這或許是自我本能的一種反應,不禁勾起我小時候的記憶。

  小時候外婆跟我說過一個故事,外公曾經養一隻小土狗,常常跟在外公身邊,甚至一起下田工作或上山採竹筍。有一天外公發現小土狗被車撞了,奄奄一息的躺在路旁,心疼地要將牠抱起來,沒想到小土狗突然發出怒吼,還用力咬住外公的手不放,小土狗的動物本能反應,讓大家嚇了一大跳。因此外婆總是一再叮嚀我,千萬不要靠近受傷的狗,讓我一直深深引以為誡。

  隨著年紀的增長,與人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互動也越來越頻繁。不論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都教導我們要關心他人,當他人受挫折或受傷時,要主動關懷,予以安慰,我也深信不遺。然而令我不解的是,這樣關懷的舉動偶爾會換來白眼,甚至是令人沮喪的反應。舉例而言,當看到同事臭著一張臉從老闆的辦公室走出來,基於同事之愛,我便主動關心問道:「怎麼了?需要幫忙嗎?」有時卻換來「不干你的事」或「不知道啦」的反應,讓我心裡覺得很受傷,常有「狗咬呂洞賓」之嘆。出自善意的關懷為何換來如此冷漠的對待,真令人感到不值得,更無法理解他為何要如此待我?

  幾經思量後,我突然想起外公與小土狗的故事,看似無關的兩件事,似乎有某些關聯性。小土狗因受傷後防衛心提高,為了自我防衛而攻擊別人,以免再次受到傷害。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人的身上:當一個人受傷時,防衛心也會跟著提高,以免受到二次傷害。只是小土狗受到的是身體的外傷,容易被察覺,要對牠表達關懷時,主人也比較懂得自我保護;而人們所受到的是心靈方面的「內傷」,從外表不容易看出來,以致於與他接觸時,常常會被其防衛心所傷。

  最近,報紙或電視上常報導關係很深的情侶、父子或兄弟,為了一點小事而互相傷害,甚至走上絕路,每當聽到這樣的消息,總讓我心情沉重。其實如果我們若能體諒對方投射出來的惡劣態度,可能是因為他內心已經受了傷,為了自我防衛而產生的反應,並非針對自己而來,如此便能夠多一些容忍與體諒,也一定能避免許多的衝突,甚至減少悲劇發生,社會也一定會因此更加和諧。人為萬物之靈,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若能以包容、尊重的心對待彼此,就能夠化解無形的疏離感與無謂的猜忌。從動物自然反應看人類自我保護心態,建議我們都從日常生活養成好習慣,將尊重人權的觀念深植於心,以寬容的心取代保護本能,彼此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