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挫折、愛發脾氣、缺乏同理心 孩子的3大情緒危機

補習班老師 游佩青
  最近代花蓮某國小四年級的課,發現小小年紀的他們霸凌事件不斷發生、愛發脾氣和怕挫折,情緒障礙的學生人數佔了全班三分之一強,有人甚至哭泣的告訴我全班的同學都欺負他,他可不可以不要來上學,處在負面的自我形象與人際困擾的情緒中,甚且有人和同學一言不合,則把教室的桌子翻倒,椅子舉起摔下,還有人和同學互相鬥毆,但千錯萬錯自己都沒錯,全怪罪於先動手的人,孩子的情緒風暴就像一座座隨時會引爆的火山,牽動著我焦慮的神經,每天都要戰戰兢兢地看好這個班上的「分心」、「暴怒」、「衝動」的不定時炸彈,考驗著我的心臟強度。

  這樣的教學挑戰,讓我不禁發出驚歎,現在學生的行為控制能力變差、人際互動變粗暴,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竟會有這樣出乎人意料的行為,有家長甚至說他們才剛上完品格教育回來,那幾天的品格教育教學完全沒有改變孩子們的作為。

  「缺乏挫折忍受力」、「缺乏同理心」、「容易發脾氣」是目前中小學生情緒管理的3大問題。這些讓父母、師長頭痛的行為背後,其實反映出孩子無法處理情緒的問題。孩子為何無法面對自己的情緒?處理自己的情緒?無法察覺、理解別人的情緒,以至缺乏同理心、甚至衍生暴力行為?

      大環境的轉變,與父母陪伴時間的減少,甚且對孩子的過度溺愛是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發生問題的重要關鍵,加上媒體負面新聞過多,且常扭曲渲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媒體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孩子學習到的情緒表達模式愈來愈直接而強烈。

  現在孩子比以前衝動,他們可能很會自我表達,可是卻是用罵人、指責別人、把過錯先推到別人身上的方式表達自我,可能是孩子生的少,沒有兄弟姊妹的互動經驗,來到學校就很容易跟其他同學起衝突,但卻也過度自以為是,老師的處理只要不是站在他的立場,便會抱怨斥責老師的處理偏心,進而糾眾群起反抗老師。

  又現在很多爸媽,教養孩子時往往把焦點都放在,「要把孩子變聰明、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棒。」在這樣的訓練下,孩子真的變聰明、變棒了,可是他也變自私了。他只關注讓自己快樂,並沒有去注意旁邊的人快不快樂,為了怕挫折對於不會的東西,往往忽略不願嘗試,以一句我不會帶過。

  關於孩子的情緒教育,有的父母太過重視,有的過分忽略。太過重視教育的,很容易太過溺愛、害怕傷害孩子感覺,讓孩子太過放縱。太過忽略的,則幾乎完全沒有提供孩子需要的情緒支援,過度溺愛放縱,缺乏管教的孩子,往往會變成一個缺乏同理心的孩。孩子變得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斤兩、經常會觸怒人家。很多爸媽會怕跟小孩講一句什麼,就會摧殘他弱小的心靈。像這樣的小男孩,就是沒有管、沒有教,你害怕孩子生你的氣,所以你不管,可是這種不管的小孩,之後就非常的不甩父母,甚至目無尊長,大了則管不。身為父母除了同理孩子之外,還需要管教。

  之前有個媽媽看到她的孩子生氣,就趕快來校把孩子生氣的事情完全解除,我看到了她對小孩的溺愛,馬上把小孩的負面情緒的事件解除,當時我覺得很糟,這樣孩子會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些負面情緒都不知道,因為爸媽馬上都處理掉了。該生氣的時候,你要還給孩子生氣,不要覺得孩子一刻的不舒服都是不能允許的,而且要將孩子的氣引導到正面的方向。

  許多研究發現情緒能力好的孩子可以學得更好,而且更快樂、長大更有成就。當整個大環境愈來愈不利孩子情緒健康發展的時候,家庭與學校就是孩子最後依賴的情緒堡壘。父母、師長應該思考如何帶領孩子面對自己的情緒,進而面對他人的情緒,發展出良性的人際互動,帶領孩子走向一個正向循環的人生,尤其是在第一道防線的父母更是要負起教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