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民禮運大同

輔仁大學講師 陳建韓

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說明兩千多年前,人們就有這種理想。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縱觀自然,正如達爾文所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傳達出有些人類的理想並非與生俱來的。

  商代之前的陪葬制度,美國遲至南北戰爭時期還保有的奴隸制度,而今似乎離我們遠去,這說明人類有足夠的智慧去改變社會的結構。

  古希臘亞歷山大學派在天文學的發展,至托勒密告一段落,在羅馬帝國入侵後又歸於沉靜,制度又會隨著人而改變。

  現今的世界,因交通、通訊的進步,一個國家的領土比起過去可以大得多,法律的約束超越國界就有實質的困難,世界要成為單一國家的可能性並不高。

  世界公民的理想可從多方面去著手,例如教育的普及、倫理的教導、宗教的潛化、法律的制約...等等,輔以對欲望的簡樸,希望將來有世界有實踐禮運大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