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小學環保教育的作為

臺南市西門國小校長 莊崑謨

前言:未來的環保哲學 - 綠合的哲學

  人類生活在又平又熱又擠的地球上,環保哲學必須能夠滿足當代和未來的自然生態環境永續與人類生存需求。為自然生態環境與為人類著想,須揚棄傳統二元互相抗衡的對立觀念,追求雙贏共生的哲學。

  美國生態保育之父的李奧波( Aldo Leopold,1887-1948 )。將自然保育定義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他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只是整個生
物社群中的一個普通成員而已,人與自然不應是對立的。從黑格爾哲學的觀點
來講,李奧波的保育哲學是一種「合」的哲學,以前的自然生態保存和自然資源
管理則分別是代表「正」與「反」的兩個理論,即所謂:綠合的哲學。

壹、永續校園

  在綠合哲學風行草偃之際,台灣自 2002 年開始回應國際環境永續發展行動,逐漸邁向在地落實的永續之路。學校環保教育實踐,有了新方向,即永續新趨勢的自然校園:以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綠建築理念來建構的自然校園,使校園與環境達到「共存共榮」的境界。其實施具體指標有三,即建構自然的綠色建築環境、布置校園的環保教育情境與推展永續的校園經營理念(湯志民, 2007 )。藉由自然校園,達到自然化、景觀化、生態化,以及生物多樣性的目標,並實踐生活環保、資源回收再利用等活化或創意及美感行動,以建構永續發展的校園。

   永續校園的踐履不僅是人文素養的一環,更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基石,如無此理念的羽化成蝶,人類生存的環境、經濟與社會將難以平衡發展。

貳、環保教育的目標

  國小階段環保教育的工作有兩大重點,一為從觀念上預防破壞環境行為的產生,二為從行動上推動環境保育工作的落實,二者皆經由課程與教學達成理想。而實現環境教育的理想,其目標包含: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經驗等諸項。

  國小階段常見的環保教學模式有:戶外教學與自然體驗的教學活動模式、問題解決和環境議題探索教學模式與 STS 模組教學模式等。戶外教學與自然體驗的教學活動模式強調提升學習者體驗、覺知對環境的敏感度,結合自然、社會、藝術與人文等各個學習領域,並兼顧地區意識的鄉土教學與國際環境議題,價值分析與價值澄清乃為課程發展與教學設計的重要部分,以培養正向的環境倫理與態度。問題解決和環境議題探索教學模式分成五個步驟來看,分別是: 1. 選擇一個議題, 2. 定義議題中的問題, 3. 尋找解決方案, 4. 評估方案, 5. 採取行動,這五個步驟不是直線前進的結構,而是一個循環交錯的步驟,探索過程中學生擁有個別化的學習方式,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及對環境議題探索的成功經驗,最終是讓學生產生關懷環境的正向力量。 STS 模組教學模式:科學、技術及社會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藉由科學概念的探討、技術層面的支援,進行時下和科技相關的社會議題的討論,以達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結,使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與科學技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課程與教學為學校教育的核心,唯有透過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環保的觀念得以傳承,環保的行為得以型塑,環保的行動得以壯大。

參、實踐 簡約的生活風格

  永續校園與環保教育課程的實施,是簡約生活最強的支持力量。以時下校園所推動履踐易行的生活風為例,如 333 節能減碳方式,即節能有三,一是省油,就是騎自行車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二是省水、省電;三是省能源,紙張盡量重複使用,多選用再生紙。儉樸有三,一是延續物命、資源回收再利用;二是莫盲目追求流行、能省則省;三是不使用一次性商品,多使用環保餐具、購物袋。飲食有三,一是不浪費食物,用餐適當;二是食用低碳里程食物;三是盡量素食,少吃肉及油炸食物,不但有益健康更是一種減碳的環保作為。此種生活型態已揉合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綠建築理念,且將環保教學過程習得之知識,轉識成智,脈流於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人與自然環境和諧交融。

肆、環保即品格

  Smiles 在《品格的力量》一書中指出一個國家是否偉大,並不取決於疆域的大小,而是取決於人民的品格。一個國家的前途,在於公民所受教育,及公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是故,將環保融入人民的品格、國家的品格可說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無論小至個人大至國家民族,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們自身的努力、自己的勤奮和自我的修養、磨練與克制。 Jones(1999) 亦曾說:品格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學習「認識良善、喜愛良善、做出良善」,今天的環保有被提醒公民素質與品德價值之必要。放眼國際偉大的都市至台灣府城的發展經驗,環境保護的良窳,即品格的高下。

結語:永續人文環保

  從落實永續校園理念、環保教育課程與教學、推動簡約生活風與深植環保品格,至圓融綠合哲學,初始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中期能共享優質自然與人之生活環境,終極能成就積澱永續人文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