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輟生

桃園縣自強國中教師 廖建村
  初任教職至今,不知不覺也近十年。在這十年當中,看見許多學生家長在外就業為了生活打拼,疏於照顧子女,或者家長學歷不高,對子女期望造成兩極化發展,不是過分要求就是過分忽視,因而造成部份學生行為較為偏差,以致於發生種種不適應的問題,終究採取逃避的方法,也就是中途輟學,不來上課,這也許就是俗話說的:「先天不良加上後天失調吧」。

   「中途輟學」不祇是家庭問題、教育問題,更是社會潛在的隱憂,它不僅浪費了人力資源,更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也影響輟學生的生涯發展規劃,更可能導致社會犯罪等問題。中途輟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貧窮、家庭功能失調、家長觀念偏差或者不足、學生學習低成就、學生心理問題與情緒困擾、誤交損友以致被牽引誤入歧途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學生輟學。

  學校和外在的社會環境只隔著一道圍牆,對於已中輟的學生來說,除非能在學校找到比在外面更多的樂趣,或受更少的挫折,才能讓他們有復學的動機,否則就算把他們人押回來了,心也不會跟著回來,據我的觀察,對大多數的學生來說,同學的接納與否,比任何事情來的重要,能得到同學的認同、接納,甚至相處愉快,才是學生願意待在學校最大的動機,其他如師長得體諒、課程規劃等等,亦是不容忽視。

  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一些學生被許多刻板印象限制了成長,可能他誤認為:在許多師長心目中,「他」就是這樣的人,永遠無法改變,正如一句台灣俗語:「牛牽到北京還是牛。」這種學生往往也就自我封閉了和師長之間的正常溝通管道。因此,在經過多次的努力與挫敗後,可能會有人漸漸認為要改變他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於是漸漸失去了熱情,失去的動力,也因此失去了改變他的可能,而使得學生也認為,我本性如此,並沒必要改變,學校不認同,大不了轉學或不念了,並沒什麼大不了的。   和中輟學生及學生家長多次訪談結果,對於兒女的偏差行為、或者逃避學校的表現,家長多表示無奈,成日苦口婆心勸說,還是不見明顯成效,日子久了,也就習於現狀,只要學生不在外殺人放火為非作歹,不論在外工作賺錢貼補家用或者閒晃在家、至網咖度日,大都採放任態度處置。我想家長的縱容,再加上薰染了錯誤的價值觀,只求物質滿足不求心靈的提昇,正是造成學生日漸遠離學校、遠離書本的原因。   姑且不論制度好或壞、完善與否?在這個已經制度化的教育機制下,究竟還有多少個漏網之魚不知去向?是制度不適合他們?還是他們不能適應這個制度?當我們努力要把每個孩子都帶上來時,我們是否曾經想過,要帶他們到哪裡?孩子是否曾經自覺要到哪裡去?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要有效防範學生中途輟學,需要長期結合學校教師、家長和民間社會福利機構,針對學生中途輟學的原因,加以協助學生排除輟學原因,如改善家庭問題、導正學生或家長偏差觀念、改善學習環境等,方能使得學生重拾書本回到學校就讀,使其能安心順利完成義務教育並得以適性發展,這些當然都是我們應盡的義務與責任。   生命的價值在於不斷的學習,從和小朋友交談的過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孩子不安的心靈,大多因為缺乏人引導他正確的觀念,當父母或週遭的朋友無此能力時,師長的訓誡又失去作用時,有一兩個真心待他支持他的朋友更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