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裡的生存遊戲

奧美促動行銷資深文案 謝淑如

  上班,是一場名為工作的「生存遊戲」嗎?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調查全球50個國家的全年工時,台灣平均約2300小時,換言之每週工作超過44小時,高居第三名,比勤奮的日本人還高出400小時;而《Cheers》雜誌的調查也發現,將近30%的受訪上班族每週工作62小時以上,平均每天加班超過4小時。換句話說,我們跟主管、同事相處的時間,幾乎比家人、朋友還要高,而工作的情緒,更是常被主管、客戶牽著鼻子走。其壓力之大,足見上班族生存之不易。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但事實往往卻是錢少、事多、離家不近,老闆又機車...,雖然轉換工作跑道,幾乎是每個上班族必經的職場歷程,但是,如果就調查資料所顯示的,有高達65%的人是因為他們的主管而離職,這個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意義-「離職的人,想離開的是人,不是公司」,更值得探討。

  最近,我身邊就遇到兩例這樣的案子。A的公司來了一票空降部隊,由於A前一任的總經理管理不善,導致公司業績大幅下滑,於是高階領導便請來空降部隊,希望能夠讓公司起死回生。新任總經理來自不同的工作領域,臨危授命,要承接這個燙手山芋,壓力自然不輕,於是他除了找來自己的人馬外,也多次召開公司大會,希望能夠讓這些比他資深的員工,了解他的新人新作風。但對原來的員工來說,這些都變成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下馬威,許多話都被解讀成:就是因為你們不好,所以才需要我...。久而久之,演變成一種對立的氣氛,舊員工覺得新人不懂這家公司的文化,不尊重舊員工;新人覺得資深員工倚老賣老,態度不配合,於是不到一年的時間,舊員工紛紛離職,輩出的新人又無法銜接,造成了公司人才斷層的現象。

  至於B正好相反。空降到另一家公司的他,面臨著另一種衝擊。強勢的舊員工,不配合的工作態度,往往讓他有指揮不動的無力感;明明是資源龐大的公司,卻因為部門之間無法溝通協調,而無法資源共享,做起事來事倍功半,也讓身為空降部隊他,感受到孤掌難鳴的無奈。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在職場上,你通常會發現,困擾我們的,不是事情,而是人情與心情。空降部隊固然難為,身為空降部隊的屬下,或許也有滿腹委屈。這65%的數字,對應的,不只是新舊適應的問題,也是一種企業文化認同的問題。

  企業的文化與價值,不是建立在外觀或設備,而是建立在一種集體的意識上。他是一種經驗的累積,智慧的傳承,也是一種群聚的記憶,這些東西組織在一起,變成為一種凝聚的共識。往外,他會擴散成一個力量,甚至形之而成為一個「品牌」;往內,他內化成一種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語言,和諧的溝通模式,並勾勒出一個相同的遠景。對企業而言,這種價值的認同與信仰,可以說是一種無形的資產,許多屹立不搖的企業,許多歷經多次金融海嘯仍存活的品牌,有部分便是奠基於此。

  如果一家以企業為榮的公司員工,被空降部隊質疑:就是你們那一套不行,所以才要聽我的;如果一個空降部隊老是聽到舊員工說我們以前怎樣怎樣,抗拒新作法,那就像兩股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一樣,只會彼此拉扯,相互抵消,而無法達到相乘的效果,結果造成雙輸的結果。所以,如何捐棄彼此的成見,就是雙贏的關鍵。

  要消弭成見與隔閡,其實需要的是彼此的尊重與包容。對空降部隊而言,尤其是十萬火急的「救火隊」,需要的不只是「救火」的專業與能力,也要有全體員工的團結與配合才行。專家都說帶人帶心,如果能夠從尊重對方的企業文化開始,真心溝通,而不是抱著「收爛攤子」的心情上任,好的開始,必定就是成功的開始;尊重彼此的文化,包容相互的差異,「態度正面,事情就會往好的方向改變」,不是嗎?

  想要帶人帶心,就要懂得將心比心。員工要的不見得是一個硬體設備令人稱羨的環境,而是軟體的需求-「你懂我的心」,其實,換個角度想想,每個老闆曾經都是個員工,每個空降部隊,或許也曾被「空降」過,而每個員工,未來也許會有成為空降部隊的一天,將心比心,如果是自己處在這樣的情況,又將如何自處?將心比心,才能借力使力,結合既有的企業文化,加入新的刺激,新的活水,也才能真正活化企業,一起共好。

  你覺得老闆機車嗎?你覺得員工難搞嗎?你覺得空降部隊搞對立嗎?捫心自問,我們又是用怎樣的眼光去看待他們?或許,就從釋出友好的善意、歡迎的笑容開始吧!當人人心念一轉,就能轉變態度,改善對立的氣氛,當真心的笑容開啟,就能拉近人與人、心與心的距離,不再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