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做好世界公民的角色

玄奘大學學務長 林至善

  在大學任教多年,接觸過無數個大學生,我對大學生的期待,認為他們應該學會批判思考、獨立思考,還要有公德心,關懷社會,而這些項目,其實可以透過服務學習去達成。而且青年人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如果青年人冷漠,那我們社會就沒有希望。所以我認為應從公益活動中,去激發學生對社會的關懷,為社會正義去了解及關注世界重大議題。

  首先可以先從關心身邊週遭人事物開始,來關注某個議題,就像有位阿嬤的土角厝,家在道路的角落,快被徵收了,因為阿嬤沒辦法跟政府做有效溝通,青年人運用網路邀請網友為阿嬤發聲,順利解決問題;玄奘學生多年持續性投入新竹地區帶動中小學活動、教育優先區、社區獨居長者、外籍新娘及長者樂齡等服務學習方案,運用我們的熱忱與專業知識去幫助更多的人,讓社會更好,因此年輕人應該有企圖心與信心,在我們倡導之下是可以改變世界的。

  公民關懷角色在台灣很多人都會把錢捐給大機構,像創世、紅十字會、世界展望會等,這都是很不錯的善行,但是還有很多小單位,它沒有名氣,捐款就很少。因此我鼓勵大學生透過各縣市社會局關心其它急需關愛眼神的小單位,讓愛也能雨露均霑,或者由中華民國聯合勸募協會做有效的分配及督導,也是不錯的選擇之一。另一種方式,其實與課程結合的服務學習方案近年在台灣正如火如荼的展開,我們學校結合大傳系拍攝、新聞系寫新聞稿、國企的行銷,加上視傳的平面媒體,不管是電視的傳播,或是網路的傳播,結合不同學系的學生,去關心一些比較沒有被關注的重要議題,從學生的角度,拍攝「發光的孩子」、「小林不哭」,透過語音影像的呈現,期待經由周遭學生的支持、到社會的認同與政府的重視;當然近期大學生投入國際志工服務,例如2005年有11隊,2006年有20隊,2007年有57隊,2008年有100隊,服務地區則分部於亞洲、中亞地區、歐洲、非洲、大洋州及中南美洲。使台灣由早期「愛的輸入國」朝向「愛的輸出入國」發展,令人欣慰及肯定,是世界公民角色最好的寫照。

  此外,新竹地區有很多外籍新娘、車站附近有很多遊民、還有獨居老人,我們應該扮演第三部門、社會公民的角色,給他們更多關懷,可以補政府的不足,促成溫馨社會的氛圍,期待大學生不要給自己設限太多,以為學生的能力有限,就不去嘗試,在大學就是要做中學,並認定錯中學、挫中學是一個學習的歷程。我衷心期待大學生,能更開放自己,深信願多大,力量就多大。

  透過有系統有規劃的持續性服務學習方案,並掌握準備、服務、反思及慶賀等服務學習4大歷程,然後跟通識教育的課程結合,如幫獨居老人送餐、到癌症病人餵食、去動物園幫忙打掃、設計社區老人服務等公益活動,務實去做,就可以把硬梆梆的人權尊重議題,從服務的過程當中有所領悟,自然就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做思考,學習尊重對方,就是尊重自己;而且體驗到尊重就是一種負責,負責就是把交代的事情完成,盡到責任,別人自然會尊重你。

  很多人在批評大學生是草莓族,我覺得是荔枝,因為現在的大學生很辛苦,但有創意,我們以前只要按照老師講的去做,畢業自然就會有三、五個工作在等我們;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變成是派遣、臨時工,表現得好才會變正式職員的,現在大學生接受的挑戰及苦悶比我們這一代大很多,現在學生的處境,就像面對颱風,必須經過風吹雨打,才能生存下來,所以現在的環境,對年輕人的考驗更多。

  所以我認為大學生應該培養自信,在大學生活當中一定會有挫折、失敗,但是累積失敗經驗,其實就是培養將來成功的基礎,把挫折當作成長的養分,然後靜下來思考,為何會失敗,接著再接再厲,一定能抵擋環境的險惡,成為堅強的荔枝。我覺得我們這一代要向大學生學習創新,大學生向我們這一代學習負責任的態度,若能加上扮演好世界公民的角色,從週遭、社區開始去關懷、做公益,服務人群,相信我們的大學生都能成為社會與世界的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