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主任 梁啟迪

  家有小孩的父母,碰到小孩生病要看醫師時,最擔心的一件事大概就是,看病時小孩的配合度不好,會吵吵鬧鬧影響到醫師的檢查和判讀,尤其要家中的寶貝張開嘴巴做咽喉部位的檢查時,有時真的又費九牛二虎的力氣,才有辦法完成。檢查後接下來通常是一陣嚎啕大哭,然後下一次看診時又再一次的重演上述過程,不斷的惡性循環。

  身為一名小兒科的醫師,我覺得治療好一個病人的病痛,不應該只是看病診斷和開處方籤而已,我們也要學會尊重我們的病人。就以口腔的檢查來說,很多小孩會有排斥或恐懼的想法,最大的原因之一是被大人強迫張開嘴巴、或檢查時過度刺激喉嚨造成想嘔吐的感覺。而會造成這種現象,其實是檢查的醫師或在旁邊配合的家長,沒有事先好好的和小孩溝通所造成。在我的經驗當中,如果能先詢問小朋友願不願意張開嘴巴讓我檢查時,我發現雖然有些只有一兩歲的兒童,也能表達他們的意願,再經過適度的溝通後,七、八成的兒童都能順利檢查完成,不但不會造成後續的哭鬧和不舒服外,在下一次回診,重複做這些檢查的配合度會更高,讓檢查的部分會看的更仔細。

  有家長和我提起,他們家的寶貝很奇怪,只有來找我看病時不會大哭大鬧,還會充分配合。我的回應是,這道理其實很簡單,我們只要有耐心、花點時間,學習尊重他們的想法,再想辦法和他們溝通就能做到。所以人和人之間,就算和還不太會清楚表達自己想法的幼兒,當我們從小處都懂得用尊重的態度去面對時,他們也可以感受到成人對他們的尊重,而比較高興來配合。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學會被尊重,長大以後也一定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周遭的人。當所有的人都能學會彼此互相的尊重,並且從小做起,那我們的社會一定會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