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 - 從家庭與教育開始

忠誠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 郭香吟
  要寫一篇有關世界公民人權的文章,想了幾天,翻了翻資料庫,赫然發現從事法律工作多年後,自己的檔案夾裡只充斥著硬梆梆的法律文件,諸如:合同法律意見書、上訴理由書狀...等,甚至連與公民或人權有關的關鍵字都搜尋不到。

  我不禁反思,自己這幾年的"活"著,究竟留下了什麼值得說嘴?幸好,我還有一個體諒我的老公,和一個一歲七個月大正牙牙學語的寶貝,工作之餘,我喜歡將時間留給家人,就算看著他們睡著的臉龐,心裡都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滿足。不記得是誰說過,家是每個人的出發點,是一個人最根本的地方。如果連家裡都烏煙瘴氣,不管做什麼都不會順利。只要能解決家裡的問題,一定會發生你意想不到的好事。雖然有點不可思議,但這是事實。我珍惜且用心地去維護我的家,我的生活,期待在這個紛亂的大環境中,用一份小小的努力,換來些許的安身立命,畢竟,在世上的其他角落,有許多人連一個安穩的家都不可得。

  好友最近轉寄了「建和書屋」的故事給我,大意是說,人稱陳爸也是許多朋友口中的「阿朗」的台東縣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陳俊朗,九年前意外成為孩子王,心疼受到家暴的孩童,成立了「建和書屋」也成了孩子快樂學習的天堂。台東建和社區長大的陳俊朗,曾經做過業務,也經營過花店、咖啡店等,在生意愈見興隆時,卻發現與妻兒愈見生疏。這種沮喪讓九年前36歲的他,毅然舉家回鄉,準備考書記官,希望未來可以和家人有更緊密的家庭生活,除了每天照著時間表讀書、運動之外,他晚上撥兩個小時,在自家三合院陪兩個兒子做功課,也聊心情、彈吉他,逐漸地,附近孩子聽到院子裡的吉他聲,紛紛跑來圍觀,甚至央求他教彈奏。陳俊朗就從陪兒子,變成連兒子的同學也一起陪。

  一開始孩子三三兩兩地來,到後來是一大群孩子湧進陳家庭院。陳俊朗曾經算過,庭院裡最多擠了58個人,這堆孩子彈吉他、那堆練雙節棍,還有一些孩子圍成圈圈一起聽故事;考試到了,每個小孩都拿著書到陳家院子,儘管燈光昏暗,竟也將就著趴在地上寫起功課來。後來陳爸開始「半夜苦讀」,讀的並非自己要考試的書,而是孩子們的教科書,為的就是隔天可以趕快幫孩子們上課。這樣院子裡的教學一共持續了五年,讓他連考了四年書記官都未考上,但陳爸回憶起來,仍說:「我人生最美的就這一段了!」。也就在那段時間,陳俊朗發現,不僅要幫孩子補救功課,還常要幫孩子們擦藥,因為孩子不是在學校被處罰,就是被酒醉的父母家暴,每擦一次藥,他心裡就多一層憤怒:「一定要打這麼兇嗎?」 「這些孩子都需要排心裡的毒!」。他說,有些孩子回家後還要幫忙跑腿買酒,肚子餓也沒人理他們;甚至父親就在他們寫功課的時候,在一旁看A片,或是看不順眼就打人。然後到了學校,老師還說他是不寫功課的壞學生! 「這種情況下孩子怎麼學習?被當成壞學生也不是他們願意的,後來索性就自我放棄啦!」。

  這些孩子的不幸,讓陳爸四年前決定租房子成立「建和書屋」,「讓孩子受委屈的時候,沒有飯吃的時候,沒有地方睡、被欺負了可以來,不會功課我來教!」陳俊朗說,家裡不溫暖的孩子可以在書屋先當一個寄居蟹,等心智成熟、能面對了,再回家。陳爸說:「書屋體系帶領的孩子幾乎九成來自於功能不全家庭,這些孩子長期處在負面的生活中,學習成績不佳,老師及同學都視其為壞學生,而本來就功能不全的家裡,也許單親、也許隔代,更因此而重複著負面的對待。這些孩子無法帶領他們進入正常的學習,必須先幫他們找到生活主軸與信心,運動與音樂是重要的方法,藉由這二項的學習,讓這些孩子找到學習樂趣與了解學習過程,也因此逐漸建立孩子的生活重心並找回自信心。再逐漸引導這些孩子回到正常的課業與興趣兼顧的學習軌道中。」。

  一開始只是想返鄉陪伴家人的陳爸,一開始只是因不忍其他孩子的學習中斷而作的課後輔導,卻因為眾人的堅持與毅力,書屋已經運轉將近10年了,期間多少孩子在這裡得到學習的幫助、家的溫暖!原來家庭與教育的力量可以延伸到這麼廣,這麼深遠。

  行筆至此,突然覺得自己是幸福的,正因為如此,也具有更大的使命感,希望更多人與我一樣,擁有一個安身立命的處所,行有餘力,或許,成為第二個陳爸,為自己的社區、孩子付出愛,也為這個大環境提供更多愛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