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受害者保護其人權?

中壢市林森國小代課老師 高嘉廷
  廢除死刑這個議題,正在全球發燒。許多人把廢死跟人權緊緊的牽上線,他們所秉持的信念與價值觀,究竟為何?不外乎幾點︰

一、立法殺人,法律成為了劊子手︰

   對於這些受刑人,特別是死刑犯,假使利用法律制裁他們的生命,執法部門形同殺人機關一般,畢竟人不是神,他們認為人類沒有執行死刑的資格和權利。

二、程序正義與司法瑕疵︰

   刑罰既然是人之所判、人之所查察;總有可能會遺漏事實真相、未能公正公斷,而造成影響判決,導致誤判或是冤獄等情形發生。且死刑乃一大刑罰,是所有律法之最後的霹靂手段,若是程序上或是法官的個人認定等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將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三、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無限循環︰

   死刑是一種報復上的手段,除了讓被害人家屬心中短暫的發洩了遇害的苦楚之氣外,死者以矣,對於整件事或是整個社會沒有太大的幫助。

  以上三點是簡述這些反對死刑議論者的想法總結。
  
   然而,反對死刑的論述,乃是建立在「人無權制裁人,且被害人不應由復仇之心驅使之下去支持贊同死刑」這樣的一個觀點出發。

現在要來談談反例了,為何我反對廢除死刑。

舉個實際發生過的案例,發生在日本,其中的重點在以下這段︰

2002年審下了無期徒刑的判決時,本村先生曾經這樣說過:

  「死刑的意義在於,讓一個犯了殺人罪的犯人,誠實的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 ,打從心裡反省自己的誤行,決心將自己剩餘的人生用來贖罪並對社會做有意義的奉獻。一個本來十惡不赦的壞蛋,最後可能會脫胎換骨變成真誠努力的善人。
可是,國家社會卻要奪去這位,已經重生的"善人"的性命。很殘忍 ,很冷酷,是不是?是的!無情的奪取他人寶貴的生命的確是很殘忍的一件事。相對的,這個時候犯人才會真切的體會到,被自己殘忍殺害的人,他們的生命也是這樣的無價。死刑存在的意義不是報復手段,而是讓犯人可以誠實面對自己所犯的惡行的方式。」

  死刑存在的意義不是報復手段,而是讓犯人可以誠實面對自己所犯的惡行的方式。這句話的含意是什麼?

  讓所有人警惕,包含受刑者自己,正視面對自己犯下的嚴重錯誤。剝奪他的生命權並不應該是報復的最佳詮釋。而是讓他明白,自己同樣在剝奪他人的生命後也能明白這種痛楚,更明白生命可貴,懺悔應該是發自內心的。

  日本跟台灣很類似的一點在於,日本的無期徒刑一樣是很難永久隔絕掉某些重大刑案的犯罪者,也許行為良好一點的,可以假釋;更甚者他在牢內即使毫無改過之心,也許哪天遇到什麼大赦天下,出獄以後又是一條生龍活虎。

  台灣建國即將滿百週年,不難理解我想表達什麼。尤其是該段案例有個很顯著的敗筆,針對法院不判他死刑改判無期徒刑︰

  一、二審判無期徒刑時, 福田本身也很清楚,大概七、八年之後就可以假釋出獄。寫給友人的信件當中,充滿了侮辱被害人以及其家屬的言論,其中還有藐視司法的部分。他寫著:「這世界終究是由惡人獲勝的?七、八年之後,等我出獄時,你們要舉辦盛大的party歡迎我啊?」

這絕對不只是一個個案,民國96年間還有一個案例︰

  震驚全國的96/8/14裸屍開膛兇案,8/16破案,兇手是敗光三千多萬元家產的計程車司機闕興華。兇手落網後毫無悔意,還直誇:「殺人感覺很棒!」他因迷戀來台賣淫的中國籍女子薛某,受薛某唆使報復其同鄉劉女,因此痛下殺手,犯下兇殘血案。

  落網後兇嫌還口出狂言:「我完全不後悔,趕快判我死刑!我到地獄後還會再殺她一次!」冷血到令人不寒而慄。這個熱騰騰的案件,值得我們再度深思現階段提倡廢死刑政策的荒謬。

  死刑犯是人權,那麼在當下的被害人的人權,其權益是否有看到這些所謂人權團體去爭取呢?答案是︰寥寥無幾。拿陳金火與廣德強的案例來看吧,被殺害然後肢解後煮食,試問一下,人權團體是否有研究過,該名女保險員是多麼的無辜與無助?沒有,台灣四十個死刑犯,犯下人神共憤的案件,沒有看過這些團體們出來伸張正義,反倒是為了殺人者的生存權疲於奔走,難道被害者的生存權就是活該被消滅,活該被漠視的嗎?此為其一。

  其二,其實全世界來講,廢除死刑的國家固然有,但堅持死刑的國家亦不是少數,即使大多數國家處於非洲或是東南亞等地,或許會有人認為,這些是未開化國家,才會有這麼不文明的行為。但裡頭還有美國,不知道它算是一個落後國家嗎?也不是,美國的犯罪率可不是什麼低犯罪率,在一個國家的文明還沒有辦法做到人人自制,犯後都能改過自新的情形下,死刑絕對是必須的,就以台灣為例,台灣的治安敗壞,法綱不振都是及待改進的部份,怎麼會沒有任何一套配套措施就在那邊高喊人權廢死了呢?人權團體是否應該先解決了高犯罪率以及高再犯率的問題之後,再來喊廢死會好一點。

  死刑,千百年以來唯一能夠遏止重大犯行的律法,正所謂︰不施霹靂手段,難顯菩薩心腸,和平跟人權可不是空口喊喊就可以的運動!


參考資料:
1. http://www.wretch.cc/blog/ykohara2001/8813602
2. http://tw.myblog.yahoo.com/jw!xkNfexacFQB3AJxqYslJtr9QVw--/article?mid=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