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

花蓮縣舞鶴國民小學校長 孫月眉

一、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爛矣!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爛矣!」君子在窮困的時候能安守節操,小人窮困了卻會為所欲為。

  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制度,沒有在品格教育上好好下工夫,只是一味追求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卻忽略了人文,忘記了人最可貴的本質。我認為「品格教育」不是唱高調,而是教導孩子做人的基本態度,一種普世價值。個人認為這是當前台灣教育最嚴重的問題。

  記得有一天,某位同事氣呼呼的回辦公室轉述,說他在我們學校附近的早餐店,聽到有一位家長在跟另一位家長炫耀:「哎唷!你怎麼那麼笨?幹嘛要繳學費?我都沒繳,學校自然會想辦法申請,不用繳啦!」辦公室的同仁們聽了都氣憤不已。

  我們曾發現學校某位任職公立單位編制內人員的家長,孩子不小心說溜嘴寒假跟家人去日本旅遊,卻屢催不繳代收代辦費,後來還得知家長竟厚顏無恥的跟院方請領子女教育補助費(國中小階段請領不需附收據),不禁令人感慨世風日下。

  回憶我們小時候,也有繳不出代收代辦費的同學,但家長多半努力東挪西借的,不敢不交;即使真的借不到,也會羞愧的向老師表示可能要慢點繳。現在有許多公益團體為了弱勢的貧困孩童在努力籌募經費,但是如果用在這樣的有能力卻不肯繳錢,甚至以此沾沾自喜的家庭,不但浪費了寶貴的社會資源,也給小孩上了一堂負面的品格教育!若長此以往,未來的台灣教育實在堪憂。

二、 品格造就卓越

   2004年商業週刊的一項調查顯示:企業負責人眼中成功的要素,第一是人格特質,第二才是學業表現。

  著名的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自1983年來倡導多元智能說,在他已確認的八種智能中,他一再強調最重要的是「內省智能」,即自知、自省、自制、自勵的能力,也可說是做人的基本能力。(註一)

  或許我們都忽略了,多年後深留在孩子心中的,不是難解的數學、死背的單字,也不是名利或者世故,而是他是否依舊能擁有孩提時的自信樂觀?是不是依舊能謙卑尊重待人?能不能憑著誠信、負責、自律與勇氣,獲得屬於自己的事業與成就?我認為不同的品格所衍生出的個人價值觀其實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本身沒有動力,只有在加入價值之後才會產生出能量。

  以我家三姊弟的成長經驗為例,從小我的功課表現較好,乖巧聽話,參加各項競賽也多能獲得佳績,讓師長讚賞,但是我有時做事會拖拖拉拉;我小弟則是頭腦最聰明,口才超佳,常獲得父親的稱讚,但可能因為是么子,父母及兄姊都疼他、讓他,造成他比較自私、懶惰、不負責任的性格,且很愛睡覺,常時間已經來不及了,還叫不起來;我大弟則學業表現較平庸,但是善良體貼、負責任、守時又孝順,總是在時間未到時已準備妥當。

  現在我們三姊弟中最成功的不是功課最好的姊姊,也不是頭腦最聰明的小弟,而是品格最優秀的大弟。

  類似的例子,隨著個人年齡增長,不斷在我周遭發生。直接影響孩子成功的往往是他的人品,而不是他的知識。

三、 品格教育的核心價值

  美國在一九九二年由心理學者、倫理學者、教育學者人士共同研議品格教育的六大支柱,作為各級學校品格教育的核心價值(註二)。個人覺得頗值得參考:

(一) 尊重:謙恭有禮,將心比心,不辱罵或嘲笑別人、不欺負或嘲笑別人。
(二) 責任:可靠、說到做到、負責、不推諉、三思而後行。
(三) 公平:說實話、讓機會給別人、守遊戲規則。
(四) 值得信賴:誠實、可靠、有勇氣、不背叛朋友。
(五) 公民責任:盡己力,對身邊的事物負責,服務社區,照顧環境。

四、 推動品格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 身教:老師或家長本身要有自制力,能以身作則,提供榜樣,起帶頭作用。例如:能尊重別人、對父母孝順、守時、負責任等。

(二) 言教:學校裡可以配合課程和活動,採取多種策略,落實品格教育。家庭裡父母可以利用相關品德繪本故事,從細膩的故事描述中使孩子感同身受,從而產生共鳴,使故事主角的行為變成孩子模仿的榜樣。

(三) 環教:營造品格教育校園環境,例如:穿堂、走廊、教室的布置、購買大量的相關書籍,讓孩子想看書時垂手可得。

(四) 制度:將品格明確列為教學計畫重點,制訂榮譽制度,鼓勵學生爭取榮譽。很多學校都有獎勵卡制度,家裡也可以有獎勵制度,像我自己家裡也有為孩子設計獎勵卡,個人覺得很有效,剛開始也許孩子是為了獎勵而努力,但當他養成習慣後,久而久之就內化為他良好品格的一部份了。

(五) 資源:學校可以多利用社區家長等多方資源,例如故事志工及大愛媽媽,利用晨間時段講述相關的繪本或小故事。

五、 結語

   「人才無品,其禍甚於庸才。」如果觀念不改,我們所造就的將是有學力、沒實力,有知識、沒見識,有性格、沒品格的次級人才。他們即使僥倖擔任重要的職務,也會被人瞧不起,甚至危害社會。

   教育是以人為核心,人才是國家富強的關鍵;我們應該以鼓勵和愛來推展品格教育,讓品格教育在家庭紮根、在學校成長、在社會茁壯。

※ 註一:摘自「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財團法人千代文教基金會)第128頁。
※ 註二:摘自「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財團法人千代文教基金會)第1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