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與環保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 陳鸞鳳
  今年我開了一門課,課名為「地方產業與經濟」,因應經濟部近年來的政策地方產業輔導計畫-發展觀光工廠,希望帶動在地產業連動效果,從「觀光工廠」進而創造出地方觀光休閒產業的全面商機,創造「製造」、「服務」雙贏的效益;我帶著大學三年級的學生35人,參觀了10處觀光工廠,區位涵蓋嘉義、雲林、彰化、台中、南投、苗栗、桃園、台北等八縣市,產業種類包括食之稻米業、畜產加工業、漁產加工業、釀造業、糕餅業等;衣之紡織業;住之磚類製造;育樂之氣球製造業;醫療之保健業與中藥業。
  
  參觀後的感想十分深刻,產業是人類生存之命脈所繫,臺灣真是一個物產富饒的美麗島嶼,這裡的百姓胼手胝足,兢兢業業,發展各樣的在地產業,以滿足在地百姓生命所需。但是因著民國60年代的經濟快速起飛所創造的經濟奇蹟,在臺灣創造龐大的財富和許多有錢人,影響最大的就是大家的消費習慣。許多人開始追求更多樣更昂貴的口腹之慾,穿戴並使用知名品牌的衣料與飾品,住來自世界各地裝潢家具的豪宅......;這些民生必需品一躍而變成身分地位的象徵。
  
  可怕的是,這些物慾的享受牽涉的層面與範圍深廣,獵取更多更深更遠的海洋資源、剝奪更多的陸地資源;耗費更多遠程運送所需的人力、物力,製造更多的二氧化碳,破壞大氣、陸地與海洋生態......,一想到這些問題,就讓人快樂不起來。

  希望大家在生活必需品的消費習慣上,盡量能建立使用在地生產物資的觀念;中興榖堡觀光工廠的經營理念之一,就是將臺灣各地的農夫辛苦栽種的良質米,和全台灣重要的稻米消費市場之一的7-11結合,使在地農人與消費者有雙贏的結合,榖盛釀造也與台灣各地的大小餐飲業結合,滿足民眾的味蕾與胃......。

  臺灣的經濟發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需要更珍惜在地的物資,既能支持在地產業,又能盡到全球生態保護的責任,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