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海洋的重視與珍惜

宜蘭縣立南安國小校長 楊顯欽

  台灣是一個海島,但現在生長在這塊島上的居民卻對海洋不懂得珍惜與保護。先民們對於自然與生活之間的調節非常重視,對於取之於海洋的事物也非常的珍惜,而且多有節制,對於季節捕捉魚貨和資源的永續多約定出一些的規章。才能使來自海洋的魚貨源源不竭,正如農夫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時運作,使漁業的活動儘量不干擾自然生物的成長與繁延,讓人類生活的需求與生物生長的周期達到一個平衡。

  先民們使用的漁具多有自制,網目不過密,讓較小的幼魚及魚苗得以生存有路,而多捕捉成熟且已產卵後之成魚,讓魚類的繁殖得以順利延展,年年有魚貨,處處是漁場,使於業的發展能夠順遂而不竭,這是先民的智慧,也是先民的高瞻遠矚,為後代的子孫留下一條可以永久生存的活路。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捕魚技術的進步與捕魚工具的研發,讓海洋中的魚類無所遁形,且網目過密,大魚小魚皆入網,一網起來,不只斷了魚類繁衍後代的生路,也斷了漁業永續發展的活路,等到發現問題產生後,補救已經來不及了,在世界上魚貨越來越少,年獲量也越來越不穩定。

  所以有志之士開始重視對漁業開發的腳步與觀念要重新改變的必要性,要使魚類的自然生存與人類生活達到一個平衡,不要讓漁業這個人類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種生產方式逐漸消失。

  宜蘭縣是一個海洋的縣市,大部分的鄉鎮都靠海,近年來對於海洋的議題與地方文化的保存皆有眾多的人在參與,希望將先民對於海洋的崇敬與依靠,而發展出的漁業文化得以保存,也將這些文化傳達給已經不再操作這些活動的大多數人,希望藉由先民的智慧提醒?大的民眾認知海洋並非永遠都取之不竭,如果我們是採用放任不節制的索用,那在不久的將來海洋生物的滅絕將會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問題。

  我們現階段的學校教育也有海洋議題,也是希望在孩子尚未踏入社會進入職場之前,讓他們了解海洋再人類文化進步中的貢獻,也讓他們了解先民如何努力去達到『人海共生』的境界,希望在這些孩子的心裡根生蒂固的留著對自然環境的保育觀念,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發展出他們未來與環境共生的最佳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