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校畢業的女生

相機同好會自由業 蝌蚪

  現今社會中,對於不同於刻板印象的性別表現有越來越多的曝光率,中性風、扮裝、變性、偽娘等等名詞被大量使用,卻不一定見到社會正確的理解跟支持。

  前幾天在租書店裡,把《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一口氣看完,有想要反駁的部分,也有忍不住熱淚盈眶,忍不住也想述說自己的時候。

  從小就受不了以性別定為性別氣質,為什麼成為個女生,就必須是女性化氣質的女生呢,難道不喜歡美少女戰士,不喜歡長髮不喜歡化妝就不算女生了嗎?突然也有點想通了,我對於全然女性化的排斥,也是對自生生理的排斥吧。

  每個TG(Transgender)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也有我想成為的樣子。

  FTM(Female to Male)是不是MTF(Male to Female)來得容易些?我想沒有的,沒有誰比誰容易,社會看似對待中性女生來的開放,其實,那是因為底線還沒到。

  他人接受你的那個點,MTF只是來得比較早,因為太過明顯,從一個男人改變特色到另一種性別上,社會的接受範圍太小。但是過了,有很多偏見與誤解也就真的過了,但對於FTM,那種被壓到底,不到事發不攤牌的底線,往往很傷人,例如結婚、工作、家族地位。

  朋友相處時開玩笑說:『她是男的啦!』,有的親人會無奈地笑笑:『她就是喜歡像個男孩子。』寵女孩般的包容,好像說著『妳想玩就去玩吧,反正最後還是要嫁人,還是個女人。』那是種該死的同情,沒有人想被同情,FTM很少被真正的正視。

  我跟有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們都討厭自己的名字,厭惡到,連聽都不舒服。那不符合我們認同的名字,每聽一次都是種折磨,所以也很早,就把稱呼給換掉 了。

  我們羨慕不屬於自己的性別身體,就算他的性別特質跟生理完全不符,還是可以得到我們夢寐以求的稱呼。

  當我們誠實面對內心自我,做最有力量的自己的時候,才發現處於社會邊緣,我們是邊緣人,因為我們跟你「不一樣」,明明是這樣勇敢,卻被迫承受莫須有的壓力。

  有人這樣說過:『沒有人是真的想要變性,這樣傷害自己的身體,但社會壓力逼得我們不得不選邊站,男人或是女人。』

  我們真的能以我們選擇的性別去生存嗎?

  或許有一天,我也會寫下我自己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