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

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博士研究生 周永燦

  曾經有一部電影叫做"駭客任務",內容在描述自從人類濫用及汙染地球資源後,造成地球烏雲遮日、空氣混濁,動植物皆無法生存,唯有人類所創造的人工智慧"母體"生存下來,而母體是一個超級電腦,它利用無性生殖技術生產人類,讓每個人類從出生到死亡都呈現睡眠狀況,在夢境之虛擬實境中活著,透過虛擬實境,人類就會有腦波活動,而這些腦波所產生之生化反應就會產生電流,提供母體能源來運作,一旦人類死亡,就分解體液,作為其他人類的養份供給來源,這種作法暨環保又不浪費地球資源,唯一的缺點就是人類並未真實的活著,而是在虛擬實境中過活,透過虛擬實境滿足人類的各種欲望而不傷害地球。

  母體為什麼要如此做呢?為什麼做此種選擇呢?我們知道從人類創造電腦之人工智慧以來,就希望人工智慧能夠協助人類進行各項最佳化決策。因此,站在母體觀察人類的角度來看,他認為人類不是動物,因為各種動物依從其天性來活著,比方說草食性動物雖然吃著草過活,但是供養了肉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雖然吃肉為生,也是其他肉食性動物的食物。在死亡時由細菌進行分解而供養植物養份。各從其類,謹守本分,只為一己生存而活著,而不為其它各種欲望而戕害大自然或者地球資源。然而在大自然中有兩種生物與這些生物不同,一個是"病毒",而另一個就是"人類"。

  病毒是最小單位的生物,無所不侵,無所不毒,直到全部(包含自己)毀滅為主,沒有任何建設,可說是最終的"終結者",不破壞到底永不退縮。而人類就像病毒一般,不斷的為了自己無窮盡的慾望不斷地消耗地球資源,直到連自己也毀掉為止。比方來說,就賺錢而言,不過溫飽而已,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以交通工具來說,有了腳踏車,就想要摩托車;有了摩托車,就想要汽車;有了汽車,就想要直升機、飛機甚至太空梭。因此,如何終止這些無窮盡的慾望,就能阻止地球的毀滅?所以,此時母體只能讓每個人活在虛擬實境中,變成電池一般地活著,是因為地球已經被人類污染到烏雲蔽日、無法生存的地步,也唯有這樣才能持續生存。

  而劇中有一群人作為對比,由於另外的人工智慧,在地球核心深處創造了另一個無汙染的世界,人們可以真實的生活在地底下,依賴的一群精密設備所創造出來的世界而活著,生存的空間僅能糊口,毫無奢侈,但是享受著真實的感受。而地面活在虛擬實境中的人們,整天汲汲營營,不知生活的目的,只是受感官的享受而驅動著,成為此劇中強烈的對比。在地底中的生活是多麼艱辛簡樸的真實感官生活,就像動物一般活在母體威脅恐懼的生活之中。而在母體所創造之虛擬實境中的人們,由於和平的虛擬生活,醉夢生死,可以不斷追求無窮的欲望而不至資源缺乏。如果是你,你將選擇何種生活呢?

  就本人觀點來看,以上兩種世界所存在的差異在於"選擇",因為人類是萬物之靈,擁有創造與毀滅世界的能力,同時也具備無窮的欲望。這種狀況就如同小孩拿著刀子一般的危險。不知道會因為自己的無知而造成對自己的傷害,所以母體如同母親般,創造出小孩子不會戕害自己的世界,但是也同時限制了小孩選擇的能力。而地底下生存的人類,雖然有選擇權,但是受限於有限的資源也只能苟延殘喘的活著,各項資源都缺乏,也面臨母體的威脅。我們回到現在來看,這部電影不是在說明人類若是持續汙染與浪費地球資源,這種狀況就有可能發生,所謂"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就是人類現在的寫照嗎?

  世界公民日響應的人們不也就是這些未來地底下生活的人類的始祖嗎?因此,我認為"發願、發心"是一件事情成功的要素,而且此"發心"必須站在敬天、惜地、愛人,以崇敬的心對宇宙、大自然的發願才能夠有效地維持地球資源的永續成長。而科技的發展應該是為了"造福人類",而非滿足"人類無窮的欲望"才是,這是我們要根本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在我們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