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第一堂課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所博士生 呂胡忠
  災害發生時,有多少人知道如何自救?根據《消防法》規定,十樓以下場所皆須設置緩降機、避難繩索及逃生梯等設備,但一日志工協會秘書長柏盛寧曾表示:「不過你可以問問周遭親朋好友,有人親自使用或體驗過緩降機嗎?答案幾乎是沒有。」因此將「逃生自救」列為小朋友的第一堂課,實有其必要。

一、火災

  1998年,台北縣「天台廣場」商業大樓發生火警,原規劃的多項緊急逃生設施都沒有發揮作用,如防火鐵捲門未完全動作或部份燒毀、中庭上方排煙設備故障、自動灑水設備故障或電路燒毀、火警警報設備未連線動作、人員不熟悉緩降機使用方式,此多項原因造成50人輕重傷。而多數人卻經由雲梯車救助而逃生,顯示營業人員對於逃生設施之維護與使用皆不熟悉。

二、地震

  1999年,台灣發生921地震後,有關地震的知識、防災、逃生資訊廣受重視,事後筆者在收集發生地震逃生資訊時,發現資訊參差不齊且部份不符合實際狀況。如許多地震發生經過僅約1分鐘,逃生步驟卻過於繁雜,根本無法於短時間內做到。甚至某些逃生資訊的敘述完全相反,如應躲在桌下或不可躲在桌下。台灣處於板塊交界處地震頻繁,但對於地震逃生卻無統整且完善的資訊。筆者建議步驟不超過三項為宜,且應按照狀況發生機率來決定逃生步驟,如瓦斯管線破裂與未固定之易碎物墜落相比,後者發生機率較大,應先防範後者造成之傷害。如先「穿鞋子」就是迅速且有效防範措施,以避免滿地碎片無法走動時卻要去關閉瓦斯或逃至他處。

三、海嘯

  2004年,一位十歲的英國小女生提莉,當她與父母在泰國普吉島邁考海濱時,她發現海水向後退去,而且「上面浮出很多泡泡,就好像啤酒最上面一層一樣」,提莉馬上認出那是海嘯已迫在眉睫的徵兆,便立刻叫父母趕緊逃命。提莉想起地理老師在上課時給他們看過的海嘯影片,她說:「我整個人抓狂,不停尖叫,但又不想自己一個人跑走,我跟他們說,真的,真的是海嘯來了!」提莉的警告讓父母終於警覺,並向其他人示警,包括旅館的服務人員。因為學校的教育及提莉的機警,在海嘯席捲前所有人都已經撤離,這也是普吉島少數幾個沒有傳出傷亡的海灘。

  2010年開始世界各地之天災、人禍與意外災害頻傳,雖說預防勝於治療,但再多的預防也不保證災害絕不發生;又或許劇烈的天災來臨時我們無力抵抗,但仍有許多意外災害是可以避免悲劇發生的。筆者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重視「逃生自救」的重要性,也建議學校、機關團體應將操作逃生設施做為必要演練,開設這門小朋友的第一堂課。一旦災害發生,人人才能像案例三之中的小女生提莉一樣,拯救了所有的人。